“元宇宙”VS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


“元宇宙”VS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靠谱的阿星 , 头图来自电影《头号玩家》
关于正处在资本造势风口的“元宇宙” , 很多人没有分清楚元宇宙与VR、AR、智能手机、区块链等方面的关系 , 本文结合自己观察给予一些梳理 。
(1)元宇宙概念与VR的关系
“元宇宙”是一个很炫目的概念 , 人们关注当然希望看到它不只是概念 , 而是看智能手机之后的又一个新兴的产业 。
严格来说 , 智能可穿戴设备一直被认为是手机之后的新终端载体 , 但是无论是智能耳机、智能手表以及2016年左右一度非常火的VR(虚拟现实)眼镜 , 要么是市场空间相对比较垂直不够有想象力 , 要么是硬件体验以及应用生态实在差得太远 , 以至于VR本身其实在2018年除了有小游戏、直播、室内旅行以及结合全景技术的看房呈现之后 , 实际上并没有特别大的场景突破 。
VR本身作为一个产业虽然不温不火 , 但只是蛰伏着等待时机(其实大家可以搜索到一些关于VR的垂直自媒体账户实际上这些年还有存活 , 说明这个产业本身是存在的) , 其中一部分创业者果断放弃了有时延、内容相对不足的VR一体机 , 而选择更有实操性的智能手机相结合的增强现实(AR) , 增强现实逐渐包装成为了“元宇宙”(Metaverse) 。
这也是为什么库克不愿意用技术名词AR而不是用流行的“元宇宙”来表达的原因 。
之所以产生“元宇宙”这个概念本身是与西方宗教文化信仰有关的 , 他们认为宇宙起源于上帝的意念 , 所谓“上帝创世”其实是用意念进行活动实体化 , 在这种宗教的唯心世界观之下很容易把呈现在视网膜之上的信息世界包装成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宇宙” , 这对于中国人来说的确是匪夷所思 。
【“元宇宙”VS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当然最近这些年大家都已经习惯使用诸如“漫威宇宙”之类的词汇 , 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IP故事集合体” , 这样去理解其实不能不说切中了一些内容层面真相 。
“元宇宙”VS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主流AR产品的使用场景
简单来说 , 这类AR产品(也就是目前火爆的“元宇宙”概念对应的具体产品)就是充分利用智能手机的算力和应用 , 直接映射或者投屏到类似谷歌眼镜上 。
目前元宇宙落地产品有Rokid, 字节跳动90亿元投资一体机Pico(目前不知道是否与手机结合) , 目前进入到元宇宙产业链的玩家实在比较多 , 但是要想超越VR机打开所谓内容和应用层面的“多维宇宙” , AR产品必须与手机进行结合 。
“元宇宙”VS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不妨描述下这样一个场景:
人们把手机和AR元宇宙产品的蓝牙进行了连接 , 或者放置在一个专门的投屏设备之上(充电)后 , 然后戴上AR眼镜 , 调整好自己的近视度数 , 对好自己的瞳孔焦距就能在视网膜上看到自己手机上应用 , 手上那一个红外发射器一样的按钮 , 可以点击“眼睛”前看到的应用比如抖音 , 就可以刷抖音短视频 , 也可以点击微信选择一个朋友进行聊天进行视频通话等等;也可以返回桌面点击爱奇艺追剧......
“元宇宙”VS智能手机:打不过就拥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总之AR巧妙地回避了VR所需要的自研算力(尤其使得设备戴在头上非常重) , 也避免了重新基于一个新的可穿戴设备开放相应的APP应用生态 , 毕竟开发者生态本身是比智能硬件开放更难达到的事情 。再加上目前用户既然能够通过APP达到较好的体验 , 比如上文所提到的游戏、远程看房、直播等其实手机都可以满足 , VR既没有办法超越手机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 也没有办法使用很高的市场教育成本来改变主流用户基于手机的媒介接触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