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菜心”生机勃发

本报采访人员 曹政
2021年上半年北京各大产业增加值成绩单近日出炉:软件信息服务业增长17.2% , 电子信息产业增长25.7% , 生物医药产业增长2.9倍……
新冠疫情冲击百行千业 , 但北京这些高精尖产业逆势上扬的曲线引人探寻 。
北京已是全国第一座减量发展的城市 。近年来 , 北京舍弃“白菜帮”、做好“白菜心” , 城市发展实现了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向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 , 高精尖产业成色更足 , “白菜心”长势喜人 。“五子”联动的重大机遇下 , 北京正依靠政策创新与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 , 不断加速新旧动能转化 , 持续加码高质量发展 。
北京“白菜心”生机勃发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本市在今年4月设立全国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政策先行区 。百度、小马智行已部署自动驾驶乘用车150余辆 , 在经开区60平方公里范围为市民免费提供出行服务 。图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 一排小马智行无人驾驶汽车等候用户体验 。本报采访人员和冠欣摄
培土育“心”
高精尖产业迸发新动能
样本进、结果出——新冠疫情近期多点散发 , 一款搭载在轻型客车上的移动实验室奔跑在全国各地 , 最快35分钟就能报告检测结果 , 检测灵敏度也达到150拷贝/毫升 , 被钟南山院士称为抗疫“轻骑兵” 。
速度与准确性一直是新冠核酸检测的两大“命门” , 二者兼得难上加难 , 更何况提取、检测等一系列流程都在车上完成 。
这是全国首款由轻型客车装载的移动实验室 。“大家都想把一天当两天用 , 早点研制成功 。”博奥晶典公司的团队一年多前就启动研发 , 公司医学感染产品总监刘莹莹记得 , 100多人的大团队又分成试剂、平台、仪器、车辆等多个小团队 , 逐个击破难题 。每天早8点上班、晚10点下班 , 甚至夜里12点下班也是常事 。
如此快速精准的检测 , 依靠的是一块巴掌大小的微流控芯片 。形象地说 , 微流控的“微”就是实验仪器设备的微型化 , 一张芯片交织着化学、流体物理、微电子、新材料等多学科成果 , 样品制备、反应、分离、检测等一连串操作单元都集成到一块微米级别的芯片上 。
博奥晶典只是一家成立不到10年的初创企业 。刘莹莹回忆 , 七八年前刚开始研发微流控芯片时 , 业内关注的人还很少 。科研人员守得住寂寞 , 苦熬多年终于看到希望 , “正是之前打下了良好基础 , 才能这么快应用到新冠病毒检测中 。”
生物医药产业投入高、周期长、见效慢 , 布局与培育都考验前瞻眼光 。
从2014年开始 , 北京拉开了“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大幕 。彼时 , 有一种声音:疏解意味着北京不要发展了 。
“北京要发展 , 而且要发展得更好 , 要高质量地发展!”很快 , 北京精选“白菜心”的十大高精尖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发布 , 为全市产业新发展提供“路线图” 。
十大高精尖产业中 , 医药健康正是其中之一 。这一产业总体附加值较高 , 是名副其实的“高端、高效”产业 。很快 , 一系列配套支持政策为医药健康业提速发展注入了“强心针” 。
如今 , 北京医药健康产业在全国战疫中亮出了“金字招牌” 。除了博奥晶典等企业的检测“神器” , 北京研发生产的4支新冠疫苗产量已占到全国90%左右 , 带动全市医药制造业增加值上半年猛增2.9倍、两年平均增长94.2% 。
“白菜心”生机勃发的背后 , 是财政、土地、人才等一揽子支持政策的精准“滴灌” 。随着5G、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智造100”工程、绿色制造等细分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方案陆续出炉 , 北京全面清晰地回答了发展什么和如何发展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