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交投:智慧科技助力交通勘察设计进入“水陆空”时代( 二 )



车载激光雷达设备在服务区开展测绘 。
武黄改扩建路段起于武汉市新建的武东收费站 , 止于黄石市黄石互通收费站 , 规划里程约53公里 , 点多、线长、面广 , 在夏季徒步高速测绘至少需要一个月时间 。
测量所将车载激光扫描与传统测绘结合 , 充分运用水准测量作业方法 , 将POS数据融合解算、点云数据、影像数据集中处理 , 点云纠正、分类和抽稀 , 并进行道路标记信息提取、道路线提取和断面测点提取 , 剔除了建筑物点、植被点等其他地物点 , 获得精准的地面点 , 并提取出保留了地形特征点的高程点数据 , 形成高精度数字地形模 , 从而将人员从高强度的人工测绘工作模式中解放出来 。
据介绍 , 即便后续设计线路变更 , 只需重新提取数据无需返工重测 , 人力投入大幅下降 , 作业效率提升5倍 , 综合成本下降4倍 。科技引领测绘作业有效缩短了工作时长 , 保障了项目安全 , 提高了测量精度 , 为改扩建路线的后续设计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
“大鹏”展翅:无人机最高可飞4000米
“嗡……”随着一阵短暂的轰鸣声 , 一架全机身长1.6米 , 翼展2.6米的中型无人机在测量所工作人员的操作下顺利飞上高空 , 按照起飞前设定的航线对武黄枢纽区域内进行摄影测量 , 最快飞行速度每小时可达到60公里 , 只需几分钟便升至4000米高空 。无人机上挂载的索尼A7R2单电相机配备35毫米长焦镜头 , 以其灵活机动、高效便捷等特点快速获取影像 , 一周内高效“飞完”武黄高速78.5平方公里的覆盖面积 , 高质量完成了1:2000地形图测绘任务 。
湖北交投:智慧科技助力交通勘察设计进入“水陆空”时代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无人机设备准备起飞 。
“现在可方便多了 , 前两年在山区高速测原始地形 , 要带着一身仪器徒步往山里走 , 翻山越水、刀斩荆棘是常有的事 , 条件恶劣的时候 , 基本无路可走 , 现在无人机上天 , 测绘已不用仅靠双脚!”龚其琛感叹道 。
“传统测绘中大概需要10至12位工作人员 , 而且还需要携带GPS、全站仪等设备 。”他说到 , “使用传统测量手段可能会得到5米、10米或20米的精度 , 但使用测绘无人机 , 我们只需要2位工作人员协助设置地面控制点 , 就可以得到平均20厘米的精度 。”
建院67年来 , 优良的测绘技术延续至今 。当下 , 科技测绘手段趋近成熟 , 摆脱了脚步丈量的束缚 , 突破了传统测绘精度的限制 , 并在部分领域逐步替代传统人工方式 。将老技术一脉相承 , 并让测绘从“无路走”向“不走路”转型 , 该设计院集团用了不到2年时间 。弄通原理、掌握技术 , 从无人机外业测绘到内业数据处理形成武黄高速三维立体图 , 用时较以往缩短6倍多 , 极大程度节省了现场实地勘察的时间 。依托科技手段 , 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测绘部门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较去年同期增长100%以上 , 实现了效率、效益“双丰收” 。
当前 , 该设计院集团将传统测绘业务和现代化技术应用巧妙融合 , 正从数字化朝着高度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跨越发展 。在武黄高速改扩建工可研究及当枝松、武松高速勘察设计项目工作中 , 将无人机摄影三维实景建模与无人船巡航、车载激光雷达形成互补 , 更是科技测绘由点到面的跃迁 , 将为“高精尖”测绘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筑牢基础 , 激荡出科技强企新的篇章 。(图/文 王翔、丁卓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