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码农”到“马农”,松江这名创业者以坚持注解热爱

本文转自:上观新闻
从8个人8匹马开始创业 , 到成立拥有100间马房、70余匹温血马的专业赛事中心 。家住松江区新桥镇的朱人杰曾是一名从事IT行业的“码农” , 转行后做起了开马场的“马农” , 用8年时间将自己的爱好转化为之赤诚奋斗的事业 , 走出了一条甘苦交织的创业之路 。
从“码农”到“马农”,松江这名创业者以坚持注解热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重整行装再度出发
“反正都是打工 , 我觉得那还不如为自己打工 。”抱着这样的想法 , 2008年 , 从国外留学回来后 , 主修计算机技术的朱人杰创业成立了一家IT技术公司 , 主要为新闻媒体行业开发全媒体服务平台 , 先后为国内多家报业集团提供相关服务工作 。
IT技术开发虽然越做越顺手 , 业绩也不错 , 但朱人杰对于公司的发展方向和后发动力却有些迷茫 。2014年底 , IT公司被收购后 , 朱人杰拿着所获资金筹划起新的创业之路 。
那段时间 , 专心思索再次创业的方向时 , 朱人杰经常靠骑马来排解内心的巨大压力 。“骑马是我最大的一个爱好 。当你在马背上驰骋时 , 除了压力释放 , 与马儿之间的默契也能带来强大力量 。”朱人杰笑着说 。正因如此 , 最终 , 他决定从自己的爱好出发 , 再次创业 。
下定决心 , 说干就干 。很快 , 朱人杰便和同道好友共同投资 , 在国家海湾森林公园附近租了一片场地 , 办起了马场 。
然而 , 想法很美好 , 现实却很残酷 。由于马场位置偏僻 , 客流极少 , 巨大投入下 , 运营却举步维艰 。“当时 , 我们就住在马场边的农房里 , 8个人守着8匹马 , 忙了小半年 , 但收入非常少 , 更谈不上盈利 。”不到一年 , 7名合伙人先后离开 , 留下不服输的朱人杰独自坚守 。
“从一开始决定做马场 , 我想的就是以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和重塑马产业的发展 。”朱人杰告诉采访人员 , 国内的马产业一直以来都处于较为原始、落后的状态 , 管理上很不规范 。尽管初期付出的代价较高 , 自己还是坚持开发了一个完善的马场管理平台 , 用现代化的方式经营 。“我自己就是做产品出身的 , 也深知只有以高标准、全流程的现代化管理体系托好底、筑牢根基 , 才能有效应对后续发展壮大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朱人杰说 。而其后的两年时间里 , 他和团队一边运营郊区马场 , 一边慢慢把构想中的软件产品做了出来 。
从“码农”到“马农”,松江这名创业者以坚持注解热爱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创新升级运营模式
有了稳定成熟的SAAS管理平台 , 朱人杰开始专心探索马场的模式创新问题 。
朱人杰决定将新的马场选址从远郊改到市中心 , 首家商场店于2018年在环球港商场顶层开业 。“对于很多人而言 , 时间远比金钱重要 。如果每次都要开车60多公里才能来骑一次马 , 肯定会打消他们练习马术的热情 。”朱人杰说 , 而商场马术恰能解决这一问题 , 也让更多青少年能够就近体验、学习 。
【从“码农”到“马农”,松江这名创业者以坚持注解热爱】事实证明 , 朱人杰的判断没错 。在商场里体验骑马吸引了不少新的受众 , 而专业的课程设置又将他们逐步培养起来的兴趣发展为爱好专长 。短短两年时间 , 马术商场店便销售了16万节课 , 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马术、爱上马术 。
尽管商场马术课程的流量和人气很高 , 但朱人杰很快便发觉 , 由于场地十分有限 , 难以进行进阶且高标准的培训指导 。同时 , 高昂的运营成本压缩了大部分盈利空间 , 驱使他进一步拓展新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