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孩子,2万字档案,300页指南:服刑人员子女政府救助网络( 三 )


那是一个叫何荷的孩子,2016年底,何荷的母亲因故意伤人被判入狱,她开始跟着姥爷生活,而父亲也在2017年因涉毒犯罪入狱 。
文静说,摸排工作的难点之一在于家属不配合,不少家属害怕别人知道自家有人服刑,对工作十分抵触 。一位未保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他们在2017年排查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时,打了300多个电话,三分之二的人拒绝入户 。
何荷的姥爷就拒绝文静到家里,只同意带着孩子去街道办 。“但我们更想看看孩子家里的生活条件 。”文静说,从那以后,他们一遇到孩子姥爷就拉住唠唠家常,讲讲申请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好处,解释下为什么要入户,隔三差五打个电话……一个多月后,姥爷终于松了口,同意入户 。
铜川市未保中心的李秀萍说,她已经习惯了隐藏身份、“低调”行事 。因为怕陌生车辆进村惹眼,他们尽量把车停在村口,步行进村 。遇到村民询问,“我们就说是学校老师,来家访的 。”
文静和其他基层儿童工作者编织起了一张细密的网 。民政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全国已建立4.8万名儿童督导员、66.3万名儿童主任的基层儿童工作队伍 。
2017年,陕西省司法厅给出的需要排查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名单有超过5000人,经过这张网的不懈努力,到2020年5月,仍需进一步排查的事实无人抚养的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减少到389人 。
除了文静们,在福建,监狱的民警们也在通过志愿服务的方式做着同样的工作 。
他们加入了福建省教育援助中心(红苹果公益组织),这个组织的创始人也是福建监狱系统的一位民警 。这个致力于服刑人员子女帮扶的公益组织采用“社会组织+社工+监狱民警”相结合的帮扶机制,总结出由“监狱+司法+民政+教育+社会组织”五位一体的跨界合作的服务方式 。在福建省监狱管理局的支持下,在福建省各监狱均设立了分支机构 。
福建省各监狱从服刑人员处统计出申请帮扶的未成年孩子的名单后,加入红苹果公益的监狱民警志愿者会根据名单进行电话询问或走访,补充孩子的基本情况和家庭信息 。“监狱方面对于服刑人员及其子女的情况是了解最多的 。”一位监狱民警表示 。
1个孩子,2万字档案,300页指南:服刑人员子女政府救助网络
文章图片
2020年10月,监狱民警在入户了解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基本情况 。受访者供图
引进专业组织:2万字的档案和300多页的服务指南
在高静看来,想做好保障工作,只靠政府工作人员是不够的,还需要和社会组织的配合,“我们需要引入专业化力量 。”
宝鸡市未保中心是陕西省最早尝试引进专业社工组织的官方救助机构之一 。
宝鸡市未保中心主任杨珺已经做了20多年的儿童救助工作,她还记得,上世纪90年代,一家国际医疗人道救援组织与中国合作救助流浪儿童,经民政部门批准,宝鸡市未保中心成了这个项目的中国合作方 。
他们在当地招募有意从事社会工作的年轻人,并为他们提供社工、心理咨询等方面的培训 。项目运转几年后,宝鸡有了第一批专业社工 。2006年合作结束后,留下的中国社工们重新组建了一个本土的援助组织,在陕西多地提供社工服务 。
“政府做不了也不适合做所有事情,社会组织是非常重要的补充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儿童福利研究中心主任张柳表示,儿童专业服务可以交由社会组织完成,政府只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和管理来加以规范和引导 。
2013年,渭南未保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了专业社工组织,为救助的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入户探访、零距离探监、家庭关系修复等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