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合没有父母的童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民间救助25年( 二 )


缝合没有父母的童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民间救助25年
文章图片
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小俊 , 和舅舅家的兄弟姐妹在墙上印了许多手印 。新京报采访人员郑新洽摄
拓展营的重头戏是请孩子们为服刑的父母录制视频 , 这是最打动志愿者的环节之一 。2019年的一段视频中 , 一名个子小小的、胖乎乎的男孩眼睛盯着地板 , 偶尔瞄一眼镜头 , 拿着话筒憋了半天才说出一句“爸爸 , 我想你了” , 然后迅速把头埋到爷爷怀里 。再抬头时 , 他的眼里有了泪水 , 讲话的声音开始颤抖:“我希望你能早点回来 。”
一个缺了门牙的小女孩扎着两个羊角辫 , 手指不停抠弄写有自己名字的胸牌 , “爸爸 , 我爱你 , 你今年还好吗?我今年很乖 。”
最后一天的亲子见面 , 更加牵动人心——孩子们可以越过厚厚的玻璃墙与父母亲密接触 。
以邱添英的经验 , 这种高墙内的相聚并不容易:有的孩子离父母的服刑地远隔千里;有的老家属不知如何带着孩子探监;有的家庭非常穷困 , 拿不出去监狱的路费……但参加“穿墙引线”的孩子不用掏钱 , 所有活动经费都来自红苹果和爱心人士的筹款 。
志愿者邱炎红记得 , 一次活动中 , 一个小学五六年级的女孩精心准备了一段舞蹈 , 想要跳给狱中的爸爸看 。但见面时 , 爸爸一直在和弟弟说话 , 忽略了女孩 。
邱炎红发现 , 小女孩有些不开心 , 站在旁边把头埋得低低的 。到了拍照环节 , 爸爸一手抱着弟弟 , 一手抱起女孩 , 原本闷闷不乐的小姑娘哇地一声哭了出来 。
在红苹果创始人林敏明看来 , 面对服刑的父母 , 年龄较大、上了初中的孩子心理更加矛盾 。有的孩子见面前装作满不在乎 , 有的录视频时一句话不说 , “但真见到父母 , 情感表露得最明显的往往也是这两类孩子 。”
林敏明见过一个初中快毕业的女生 , 父亲在服刑 , 她和奶奶一起参加拓展营 。录视频时女孩不肯对父亲说话 , “还说他跟我没什么关系 , 我不想来 , 是奶奶叫我来的 。”但见到父亲后 , 女生在父亲怀里泪流满面 , 是所有孩子里哭得最惨的 。
从一栋乡村小楼开始
72岁的张淑琴曾在陕西省监狱管理局工作 , 与服刑人员接触多了 , 她发现他们最惦念的就是孩子 。有人说 , “派出所带走我时 , 我正给孩子穿袜子 , 一只脚穿上了 , 一只脚还没穿”;有人说 , “这么多年都没有孩子的消息 , 我做梦梦到他被野兽吃了 , 你能不能帮我打听打听?”有的服刑人员因为子女下落不明崩溃自杀;也有人尝试越狱 , 就为了回家看看孩子 。
对于夫妻都在服刑的家庭 , 张淑琴会趁着节假日去做个家访 。比如陕西某县的一对夫妇 , 丈夫被判了17年 , 妻子被判了四五年 , 两人有5个孩子 。
1996年 , 张淑琴在两人老家找到了夫妇俩的4个孩子 , 他们和70多岁的奶奶住在两个破窑洞里 。张淑琴问奶奶 , 不是5个吗?“奶奶说大的生病没治好 , 已经死了 。”
也是那一年 , 张淑琴和企业家郭建华一起 , 在陕西省三原县创办了第一家太阳村(儿童村) 。那是一栋乡村小楼里的一层 , 面积大约200平方米 , 屋里摆着定制的木质小床和爱心人士捐赠的生活用品、食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