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三弦的正确姿势(论三弦左手演奏技术与训练)( 三 )


①换把动作:主要依靠手臂、手腕、手指等各个部位之间统一协调的配合和手指在换把过程中对手臂重量的调节等环节来完成 。不能过分强调或忽略某一部位的动作,应根据换把距离、换把方式、换把速度、乐曲旋律、感情来调整换把动作 。如中低音区及远距离的换把,主要以大臂的外展、内收动作为主,在其带动下,其它部位与之作协调统一的配合 。而高音区及短距离换把则主要以小臂的屈伸动作为主,手腕、手指部位协调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换把动作及所参与动作的部位是相对的,动作之间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只是主次与幅度的不同 。训练要点:在整个换把动作的过程中,手臂的松紧不应发生变化(即保持臂重的统一与连贯),手腕要放松 。因为手腕是手掌与手臂间的枢纽,如果手腕肌肉紧张,必将影响整个换把过程中手掌与手臂的移动 。另外,换把时还要注意两点:a.换把过程中前后音的衔接不能有重音(即换把痕迹) 。按弦手指要减小对弦的压力,使手指捋弦而行,即离开指板不离开琴弦(空弦音换把除外),以听不出滑音为准 。
②换把方式:换把方式可分为三种:a.利用空弦音换把,即左手指利用右手弹空弦音时换把 。这种换把方式干净、利落,无痕迹,是相对简单的换把 。b.同一指换把,即换把前和换把后相连的两音(即原把位的末音和新把位的首音)为同一手指所按 。这种换把方式流畅、绵延,富于歌唱性,而且音准较容易控制 。c.异指换把,即换把前和换把后相连的两音为非同一手指所按 。异指换把又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原把位末音按音手指为食指,当食指上行换至新把位时,按首音手指为其它指,或原把位末音按音手指为无名指,当无名指下行换至新把位时按首音手指为食指或中指 。这种情况称作“引导指换把”(“引导指换把”实际上是在换把过程中利用原把位末音手指作媒介滑向新把位音的上方音或下方音,以此来作为判断新把位音位置的依据) 。其二是用另一手指代替原把位按末音手指换至新把位 。这种情况亦称作“替换指换把” 。这种换把方式指序变化多,视觉动感强,有炫技性 。总体来说,换把方式要根据音型进行需要来选择,尽量避免连续换把 。不管选择哪种方式换把,都要以方便演奏准确表达乐曲风格、内容为原则 。
③换把与音准:三弦无品,所以演奏中的音准较难掌握 。因此,在学习三弦的过程中,音准训练总是占很大比例 。三弦的音准主要依靠演奏者良好的听觉和较强的把位概念,初学换把时也可利用视觉对音位的控制 。但最主要还是靠敏锐的听辨能力 。训练要点:在换把过程中,演奏者对将要弹出的音高应具备预先的内心听觉,当音一弹出后,就能立即判断出音的准确与否,如果有误,手指可迅速调整,最终形成准确的左手换把距离感和位置感 。
对于三弦这种长颈乐器来说,掌握换把技术对演奏好快速乐曲和提高音准至关重要 。所以,认真分析研究左手的换把技术,将有助于三弦演奏技术的提高和音乐表现力的增强 。
四、揉弦
揉弦是一种润色性技法,它具有延长余音美化旋律和音色,增强乐曲的歌唱性,进而丰富表情和提高表现力的作用 。揉弦的运用非常广泛,它是演奏者内心对音色要求的具体反映 。
三弦左手的揉弦极具特点,这与其无品的形制密切相关 。三弦在揉弦时手指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最大程度地接触琴弦,并在指板上自由地滑动 。由于三弦颈长,音距较远,音位较大,使得三弦的揉弦可产生很大的幅度, 甚至和滑音相结合, 形成“移指滑揉”( 即揉弦过程中手指在指板上作较大幅度的上下移动) 。在移指滑揉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受音律约束的音响效果(如模仿“京剧道白”、“自然之声”等),正符合了各地民族音乐风格中追求不稳定乐音(音高的曲线状变化)因素的特点,成为三弦体现中国民族传统音乐音腔的重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