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是什么人?)( 九 )


从知识分子出现的第一天起,从卢梭到托尔斯泰,就始终有一种为大众呼吁的传统 。今天也有不少知识分子声称他们代表民间或人民 。对这一类声称,我一向深存疑虑 。固然,就社会的权力配置来说,为官方说话总是容易的,为民众说话往往需要勇气,因此自称民众的代言人就会争得一种道德上的优势 。然而正由于此,民间立场往往成为一种策略,这些人可能从来不曾和民众生活在一起,过着和所有知识分子一模一样的生活 。而且,谁曾选出他来当人民的代表?即使伟大的托尔斯泰,围在他身边的有几个属于"人民"?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那些地道的农民觉得托尔斯泰莫名其妙 。
知识分子的本性是反权威的,但是,科学本身不是在建立理性的权威权威吗?理性是反省的,对真理的热爱和怀疑精神始终携手并进,伟大的科学家,从牛顿到爱因斯坦,无不意识到事实和逻辑的局限,反对用科学真理来取代生活真理 。知识分子批判知识分子群体,不断反省自己的社会位置,原是身为知识分子的应有之义 。当思想改造的大潮铺天盖地而来的时候,知识分子加深了对自己的怀疑,改变了自己对某些事物的看法,这并不可悲,可悲的是他放弃了怀疑的态度 。但放弃批判精神则是无可辩解的 。我们的知识分子后来为自己的过去所作的辩护,通常都集中在解释他改变观点的理由,然而重要的事情始终在于他放弃了批判精神 。
结语
一个世纪以来,我们一直在琢磨"知识分子"是什么人,多一半讨论是从士与知识分子的异同着眼 。本文则希望从西方的知识和真理概念入手提出一条新的线索 。从一开始,士的原型和导师孔子就明言"士志于道",而另一方面,知识分子是为科学真理生活的人 。道与真理的区别,应有助于说明士与知识分子的区别之所在 。张岱年写道:"如谓中国哲学也是爱智,虽不为谬误,却也不算十分切当,因中国哲学家未尝专以求知为务" ;钱穆写道:"中国知识分子……始终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之核心,因此以免不陷入宗教,一面也不能向自然科学深入,其知识对象集中在现实人生政治、社会、教育、文艺诸方面,其长处在精光凝聚,短处则在无横溢四射之趣" ;徐复观写道:"中国知识分子,缺乏为知识而知识`的传统,也缺乏对客观知识负责的习性"。这些论断基于大致相同的事实,评判都有相近的这是批评士的理想与知识分子的理想孰优孰劣?我们读到各式各样的意见,难免带些主观好恶 。无论褒贬,不了解西方的真理追求和知识概念,就无法了解"知识分子",因为,知识分子就是为科学真理生活的群体 。
知识分子产生于间接化的现代生活 。生活的大多数环节已经不在我们亲知的范围以内,我们眼睛看到的不是肉眼可及的景象,而是美国和非洲发生的事情,种植蔬菜乃至了解周公之礼和育婴都需要通过阅读和培训班 。于是知识分子应运而生 。知识分子的特点或多或少要这一点得到说明科学是间接的知识,知识分子是代表这类间接知识的群体 。当然,知识不是游离在生活之外的什么东西,间接知识也同样交织在直接生活之中 。近代以来,不只是我们的知识形态越来越向间接化发展,我们的整体生活都在间接化 。在过去的年代里,人生活在一个比较狭窄的地理空间里,人们"可能仅依据其自身的地方性知识,或者其直系亲属群体的知识,来引导自身的生活"。劳动生产是人的头等大事,从前,一个单个生产者往往掌握着整个生产过程,看得见自己的终端产品,这些产品多数是由自己享用的,或者他了解产品的购买者、享用者 。现在,生产过程被分解为大量环节,没有谁掌握一样产品的生产全过程,每个人的产品都以商品的形式开始并以商品的形式出手,人人都只为市场生产;生产者本人也进入了市场 。吉登斯把现代性称为"风险文化" 。风险和危险不同,危险与肉身同在,而风险像风一样飘在茫茫之中 。现代人并不面对更多的危险,事实上现代人面对的危险要少得多、轻得多,现代社会之所以反而成了一个风险社会,就在于现代人的生活不管危险还是安全,几乎没有什么控制在他自己手里,他对危险或安全所能作的努力微不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