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没有赢家的环保创新,户内中水系统路在何方?

【环球财经零度调查 环小财执笔】通和家园是北京市通州区首个共有产权住房项目 。围绕户内中水系统的去留让刚刚乔迁新居的通和家园业主分成了支持和反对的两个阵营 。小区不久前发布了要拆除户内中水系统的通知 , 林女士向采访人员表达了不安:“新房子、精装修 , 刚入住两个月 。突然说要拆户内中水系统 , 这太折腾了!我家的户内中水系统设备运转正常 , 没觉得有异味 。既然用着没问题 , 干嘛要拆?”
林女士告诉采访人员 , 社区做出的拆除决定让她无奈又困惑 。“不是为了节水才推广的环保技术吗 , 怎能说拆就拆?难道因为有部分业主家出了问题 , 就全部都拆 , 这不是更不环保吗?如果能不拆掉 , 如果以后有问题能有人管有人修就行 , 怎么就非要现在都拆掉?这难道不是更大的浪费吗?”带着业主的这些疑问 , 环球网采访人员采访了相关行业专家、业主方和设备提供方 , 在北京部分共有产权房社区实施的“户内中水系统” , 这项出于环保初衷的技术创新实践 , 为何走向了一场各方均不满意的结局 。
初衷:城市节水政策持续出台 鼓励实行一体化户内中水设施
中国缺水 , 北京尤甚 。数据显示 , 北京市每年水资源缺口约15亿m³ ,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 , 北京年均受水10.5亿m³/年 , 但仍无法根本扭转北京市整体缺水的局面 。
2000年11月 ,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供水节水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发【2000】36号文)首次提出“城市污水回用” 。据统计 , 我国建筑生活用水约占城市用水总量的60% , 其中用量最大的应属冲厕用水 。而我国仅冲厕一项 , 每年就消耗大约100多亿立方米自来水 , 相当于50座中型城市的年自来水用量 , 消耗量相当可观 。2005年 , 北京市下发了《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节约用水设施管理的通知》(京水务节[2005]29号) , 提出“中水回用且优先用于建筑冲厕”;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4年进一步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节水工作的通知》(建城[2014]114号)中 , 明确提到“鼓励居民住宅使用建筑中水 , 将洗衣、洗浴和生活杂用等污染较轻的灰水收集并经适当处理后 , 循序用于冲厕 , 提高用水效率” 。2015年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文(简称“水十条”)明确:自2018年起 , 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 , 北京市2万平方米、天津市5万平方米、河北省10万平方米以上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 , 应安装建筑中水设施 。
一直以来 , 国家高度关注节约用水及非传统水源的开发利用 , 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政策文件和标准 。
2016年10月 , 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发改环资【2016】2259号),明确了建筑中水的具体利用形式:居民住宅使用建筑中水 , 将洗衣、洗浴和生活杂用等污染较轻的灰水收集并经适当处理后 , 循序用于冲厕 。2016年11月 , 住房城乡建设部、发改委在“水十条”的基础上 , 进一步发布的《城镇节水工作指南》 , 其中明确提出:“鼓励居民家庭内部实行排水灰黑分离的一体化户内中水设施 , 推广中水洁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