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长江江豚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人民眼·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天鹅洲保护区的长江江豚饲养基地里,江豚“天天”“娥娥”“贝贝”一家三口 。
天鹅洲保护区供图
天鹅洲保护区专职饲养员丁泽良在给江豚喂食 。
赵 辉摄
天鹅洲保护区的江豚饲养基地 。
天鹅洲保护区供图
引 子
清风徐来,水光粼粼,不时可见几头江豚探出水面 。这里是长江湖北石首段北岸,月牙形的天鹅洲长江故道内,逾百头长江江豚在此栖息、繁衍 。
长江江豚是长江水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曾广泛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与之相通的洞庭湖、鄱阳湖 。过去一段时间,受长期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长江江豚种群数量持续下降 。
我国高度重视长江江豚保护 。自上世纪80年代起,逐步探索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人工繁育三大保护策略 。其中,迁地保护,即选择一些生态环境与长江相似的水域建立迁地保护地,是当前保护长江江豚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 。至今,我国已建立5个迁地保护地,迁地群体总量超过150头 。
成立于1992年10月的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天鹅洲保护区),是我国首个长江豚类迁地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湖北荆州石首市,辖89公里长江石首江段和21公里天鹅洲原长江水道,总面积217.7平方公里 。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发生转折性变化,长江江豚保护措施、机制不断完善 。2016年12月,原农业部印发《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提出“基本维持干流和两湖长江江豚自然种群相对稳定,自然种群的衰退速度明显下降”等目标 。农业农村部2018年7月发布的长江江豚科学考察情况显示,长江江豚数量约为1012头,极度濒危状况虽仍未改变,但种群数量大幅下降趋势得到遏制 。2018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长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意见》,提出“实施以中华鲟、长江鲟、长江江豚为代表的珍稀濒危水生生物抢救性保护行动” 。
截至今年4月,天鹅洲长江故道江豚种群数量从最初的5头增至101头 。近年来,天鹅洲保护区还向湖北洪湖老湾故道、安徽安庆西江等江豚迁地保护区和保护场所输出江豚24头,成为长江江豚迁地保护种源输出的重要基地 。
日前,采访人员走进天鹅洲保护区,寻访长江江豚迁地保护之道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
“持续开展种群普查、科学监测、伤病救治、孕豚护理等,让迁来的江豚能自然栖息、繁衍”
天刚蒙蒙亮,十几艘小船从岸边出发 。航速快、声响大的快艇负责驱赶江豚,其他渔船随之拉起一道拦网,快艇继续在前方驱赶,渔船再顺势拉起一道拦网……如此反复几次,江豚被限制在岸边的浅水区,工作人员开始合网捕捞 。
这是今年4月下旬在天鹅洲长江故道发生的一幕 。这次江豚普查和迁地保护行动,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实施,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参与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丁告诉采访人员,为避免江豚受惊被网缠住而窒息,捕捞的每一个步骤都小心翼翼,捕豚队还使用特制的担架运送江豚,避免其摩擦受伤 。
江豚上岸后,数名科研人员立即围拢过来,争分夺秒为它们量体温、测心率、做B超等 。“经过普查,天鹅洲长江故道的江豚种群已达101头,达到了故道环境对江豚的最大容量 。”王丁说,为减轻故道生态环境承载压力,支持其它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的种群恢复和发展,经过挑选的18头江豚被送往湖北洪湖老湾故道等迁入点 。
迁移过程颇有讲究 。“禁止迁移新出生的幼豚以及正在哺乳的母豚,同时每迁移一头江豚,都会建立相应的种群谱系,记录其父母是谁、去向何方 。”王丁介绍,江豚迁移途中,会安排专业车辆和护理人员护送,同时在迁入地周边水域设舒缓池,让江豚先进入舒缓池适应周边水域环境,再放入迁入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