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长江江豚最直接最有效的措施(人民眼·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 )


2006年起,为保护江豚等珍稀水生动物,天鹅洲保护区陆续拆除周边养殖围网,加强渔业捕捞监管,同时引导周边渔场包括谭佑先在内的500多名渔民上岸转产 。
2018年1月1日起,作为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之一,天鹅洲保护区正式实施全面禁捕 。保护区及周边所有渔民获得退捕安置补偿,参加石首市组织的技能培训,上岸转产 。执法力度也在不断加大,2018年初,天鹅洲保护区与当地渔政、公安等部门成立长江江豚保护与联合执法合作领导小组,定期开展联合执法,专项打击非法捕捞行为 。
同年初,谭佑先应聘成为保护区巡护队的一员 。“制止捕捞行为,防止农业面源污染,保障迁居这里的江豚吃得饱、活得好 。”对巡护工作,他觉得虽有点辛苦,但很有意义 。
天鹅洲保护区管理处主任胡良慧——
“保护措施不断完善,水生生物栖息生境得到修复”
走进天鹅洲保护区的视频指挥中心,只见墙上大屏幕实时显示着保护区内10多个不同水域的画面 。工作人员坐在指挥中心,实时监测水位变化、水质指标,还可迅速锁定非法捕捞现场,并通过无人机喊话驱离偷捕人员 。
“这套‘智慧巡护系统’有效解决了我们巡护人手紧张问题 。”天鹅洲保护区管理处主任胡良慧介绍,目前保护区在编人员只有13人,为加强保护力量,又从退捕渔民中招聘了6名巡护员 。
2019年,保护区与有关企业、公益组织等合作,引进智能监控设备和无人机,在天鹅洲长江故道和周边长江干流的重点区域安装水下摄像头等智能设备,建立起巡护监控网络 。胡良慧介绍,近年来,湖北省还专门拨出项目资金1300多万元,支持保护区建设办公、科研、科普场所和监测塔等 。
除了硬件配套,保护措施也在不断完善 。胡良慧回忆,1998年夏,长江流域遭遇特大洪灾,长江干流的洪水涌入故道,一些江豚被冲入长江干流,工作人员紧急采取拦网方式,保住了10多头江豚 。
第二年,当地政府在天鹅洲故道东西两端建坝拦水,并在东端大坝修建天鹅洲闸 。“长江干流汛情吃紧时紧闭闸门,防止干流水涌入故道 。正常丰水期则会择时打开闸门,让故道与长江干流水体交换,提升保护区水质 。”胡良慧把故道称作“半封闭水域”,“由于长江干流水位高于故道,打开闸门,干流水域的鱼苗可以一道流入故道,通过‘灌江纳苗’为江豚提供更为丰富的食物来源 。”
水域环境也在不断改善 。过去,一些周边居民在故道洲滩上挖鱼塘、搞养殖,加之不合理的围湖造田,导致故道周边湿地退化、水草和鱼类资源减少 。近年来,保护区大力实施湿地修复工程,同时选取一些浅水区域,通过放置棕榈叶模拟水草环境,搭建了3000平方米的“人工鱼巢”,吸引鱼群产卵 。
“每年3至6月是鱼类的产卵期,水面下经常可见密密麻麻的鱼群 。”胡良慧说,保护区每年还直接增殖放流各种鱼类千万尾以上,以改善水生态,保障江豚的食物来源 。
“巡护监控、季节性水体交换、修复湿地、搭建人工鱼巢……保护措施不断完善,水生生物栖息生境得到修复 。”胡良慧说,保护江豚不仅靠保护区,还要依赖长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修复 。
饲养员丁泽良——
“通过人工饲养,可以详细了解江豚的生理变化、生长繁殖规律”
上午11点,丁泽良端着一盆饵料鱼,走进位于天鹅洲保护区的江豚饲养基地——一个200多平方米的人工网箱 。两头江豚正在水池里畅游,丁泽良蹲在水池边,将几条小鱼送到水面上方 。不一会儿,一头江豚游了过来,一口吞掉小鱼,转头又回到水中,时不时探出水面换气,发出“噗哈、噗哈”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