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852名“教授级”乡土人才破“土”而出!希望田野上,呼唤更多“土专家”

暮秋时节 , 江苏淮安金湖县银涂镇五星村的芡实田里 , 碧绿的叶片在水面上舒展 , 形似“鸡头”的青紫色果实即将成熟 , 等待采摘 。这小小的芡实是村里人的“金豆豆” , 这些年靠着芡实 , 村里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已达160多户 , 带领大家富起来的 , 正是村里的“田秀才”——金湖县五星水生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涛 。
乡村振兴 , 人才为要 。2019年 , 江苏在全国创新设立乡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 , 目前全省已累计评审产生4批852名张涛这样的“教授级”乡土人才 。他们像一颗颗“金种子” , 在希望的田野上破“土”飘香 , 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 释放乡村振兴强大动能 。
激励“田秀才” , 让“土专家”嬗变“产业人”
“技术是带领大家的底气 , 产业化是则是致富的关键 。”张涛回忆说 , 当初 , 高中学历的他到省农科院学习芡实种植技术 , 带领101户农户成立合作社 , 投资近500万元成立芡实加工厂 , 投资1000万元建起水产品加工大市场 。一步步走来 , 真的带动村民们奔向了小康 , 现在村里“千万富翁”达到20多户、“百万富翁”也有100多户 。
去年12月 , 张涛获评江苏省第三批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刚开始人社局推荐我 , 我都搞不懂这个职称有什么用 , 还连摆手说我不需要 。”张涛坦言自己从来没想过 , 一个在农村摸爬滚打的人能被评为专业技术人才 。但获评一年来 , 他才知道这不仅是荣誉的认可 , 更有来自各界“真金白银”的支持 。银行贷款资金额度变大了 , 利息变低了 , 市里面举行的农副产品展销会也一定有他的一席之地……张涛细数自己得到的“好处” , “水产局、农科院的专家们平时还经常给我技术上的指导和帮助 。可以说从技术、资金、渠道等方方面面都受了益 。”
还有许多“张涛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1990年承包土地到现在的土地流转 , 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手工操作到全程农业机械化 , 从小打小闹19亩地到1500亩的种植面积 , 从靠天吃饭到良种良法科学种植 , 于冬娟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 。作为启东第一个家庭农场——冬娟家庭农场“掌门人” , 于冬娟今年8月获评江苏省第四批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 完成了从一名普通农民到新型职业农民再到“乡土教授”的蝶变 。
71岁的溧阳市天目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夏安扣 , 1973年开始学蚕桑 , 已经扎根农村40多年 , 是那个年代的“新农人” 。2005年 , 他组建了溧阳市天目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 在专业从事蚕桑、茧丝绸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同时 , 还进行集蚕桑技术技艺培训、蚕桑文化研学教育、蚕桑文化休闲旅游 。这些年来 , 已推广蚕桑面积3000多亩 , 助农增收1亿多元 , 带领群众走出了一条“特色富农”的蚕桑新丝路 。获评正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的他 , 更坚定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 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中”的夙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