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能“通天线”又能“接地气”看农高会科技创新如何引领乡村振兴


既能“通天线”又能“接地气”看农高会科技创新如何引领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金秋十月 , 来杨凌赴一场声势浩大的“农科盛宴” 。
在这里 , 每一个前来参会的人都有着最深刻的体会:当“三农”与“科创”相互碰撞 ,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业生产方式已成为历史 。有了科学技术 , 农业不仅被赋予“高大上”的“基因” , 乡村发展也有了更多的“智”动力 。
每年杨凌农高会的展会上 , 从农用无人机 , 到无人驾驶自动巡航拖拉机 , 再到农业数字化精准管理平台……植入“科技芯”后 , 农业更加“高大上” , 农民更具吸引力 , 越来越多的参会群众搭上这列“快车” , 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加速奔跑 。
【既能“通天线”又能“接地气”看农高会科技创新如何引领乡村振兴】为科技创新推广搭建“平台”
10月18日 , 洋县谢村镇镇江村 , 只见一辆植保无人机在操作人员的控制下 , 仅用了几分钟 , 一亩地的油菜种子就已播撒完毕 。种粮大户王友山在一旁连连称赞:“高科技就是厉害 , 这要搁在以前 , 一亩地少说也得个把小时 。”
62岁的王友山虽然年纪大 , 但思想一直比较“潮” 。最近受降雨天气影响 , 农田散墒缓慢 , 为了尽早把油菜种到地里 , 老王找到了一家科技公司 , 请专业人员用无人机来帮忙 。
既能“通天线”又能“接地气”看农高会科技创新如何引领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农高会农机展区 。(资料图)
其实 , 这并不是老王第一次见无人机 。2017年的农高会首次举办农用无人机展 , 人气爆棚 。腾空而起的无人机到达一定高度后 , 将农药精准地喷洒在农作物上 , 挤在人群中“凑热闹”的老王看得目瞪口呆 。在他的认知中 , 从没想过像这种需要人工的体力活还能依靠高科技完成 。
“除了省工省力 , 无人机在喷洒农药时还能减少人工打药的喷漏、重喷现象 , 减少农药用量 , 让农业生产更绿色、更安全 。”现场 , 工作人员的一番讲解让老王茅塞顿开 , 他当即决定自己的600亩地以后也要这样管理 。
农高会不仅是农业科技创新和交流示范推广的平台 , 也是万万千千像王友山这样的参会群众学习取经的“宝地” 。据了解 , 近3年来 , 每届农高会集中展示国内外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和先进适用技术9000多项 , 会期参观人数均在150万人(次)以上 。
既能“通天线”又能“接地气”看农高会科技创新如何引领乡村振兴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年农高会新增的秦创原农业板块分外抢眼 。(资料图)
而在今年农高会期间 , 一项特别的展示将吸引诸多目光 , 这就是在众创田园展区举办的秦创原农业板块创新驱动平台展示 。围绕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这条主线 , 杨凌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建设为抓手 , 加速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和示范推广 。
“未来 , 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农业板块必将成为科创发展的催化剂 , 突破农业科技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 成为带动干旱半干旱地区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的新引擎 。”杨凌示范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袁鸿马说 。
为确保粮食安全提供“良种”
10月 , 大荔县苏村镇三里村村民李恩科收获满满 。他的机收玉米新品种“陕单636”成熟了 。该品种抗病性强、品质好、产量高 , 老李的4亩地平均亩产达500多公斤 。
玉米收获时 , 一台雷沃谷神收割机往地里一开 , 仅仅一个来回 , 就将金灿灿的玉米籽粒倾倒在地头的农用三轮车上 。这是一年的辛苦所得 , 眼前的丰收景象令老李喜上眉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