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家谈元宇宙|郁锋:我们能实现“精神不朽”吗?

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Metaverse)元年 , 各行业巨头们纷纷抢滩布局 , 进行一系列大手笔的投资 , 扎克伯格甚至把公司名改为“Meta” 。元宇宙概念 , 成为今年当仁不让的热门概念和投资风口 。
“元宇宙”一词出自作家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 。在小说中 , 人类通过“avatar”(数字替身) , 在一个虚拟三维空间中生活 , 这个人造的空间就被称为元宇宙 。它脱胎于现实世界 , 又与现实世界平行 。在维基百科上 , 元宇宙被定义为“一个集体虚拟共享空间 , 由虚拟增强的物理现实和物理持久的虚拟空间融合而创造 , 包括所有虚拟世界、增强现实和互联网的总和” 。
目前已经形成的共识是 , “元宇宙”会将许多有趣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游戏和加密货币等等 。除此之外 , 还有许多 。随着AR、VR、5G、云计算等技术成熟度的巨大提升 , 元宇宙正在从概念走向现实 。在令人激动的畅想中 , 它将由无数参与者共同去打造 , 最终跨越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 , 形成一种新的社会文明系统 。但另一方面 , 元宇宙究竟是什么?未来又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人类面前?就算是元宇宙的支持者 , 目前也难以达成共识 。
抛开科技的外壳 , 聚焦于人的本身 , 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元宇宙?当元宇宙真的到来的时候 , 人类会更加幸福快乐还是会在虚实之间迷失自我?人类应该更多地探索星辰大海的物质世界还是发力于虚拟现实?澎湃新闻采访人员采访了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郁锋 , 他将从哲学角度来畅谈元宇宙背后人与未来的关系 。
哲学家谈元宇宙|郁锋:我们能实现“精神不朽”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郁锋
澎湃新闻:元宇宙的概念层出不穷 , 作为一名人文学者 , 你是如何看待元宇宙的?
郁锋:我主要是从人与未来的关系角度来看待这样一个概念 , “元宇宙”概念在网络上的讨论已经很多了 , 尤其是前段时间“Facebook”改名成“Meta” , 掀起了人们的讨论热潮 。这个概念在技术层面目前不一定能实现 , 但至少已有一些应用技术上的进展 , 比如脑机接口(BMI)的应用 , 确实在破解人类的意识之谜上已经有所突破了 , 而且现在对大脑认知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 因此元宇宙的设想很大程度上也是得益于这些技术的飞速发展 。
从形而上学或者本体论的角度来说 , 哲学上很早就有“属性二元论”(property dualism)这一说法 , 它认为意识和物质是可以分开的 , 既存在一个物质性质的世界 , 同时又存在一个精神性质的世界 。因此元宇宙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 只不过在那个世界当中 , 它的意识的实现方式和现在这个世界不一样 。
澎湃新闻:现实与虚拟高度互通的状态对人会有怎样的影响?
郁锋:首先 , 现在哲学上最重要的两个问题还是物质和意识的问题 。在未来的虚拟世界中 , 人对于实在性的把握 , 或者说对于意识世界的把握 , 是不是适用于我们传统的这样一种“物质-意识”的划分呢?因为元宇宙的很多信息 , 包括通过脑接口技术或者数字技术做的一些集成 , 这些信息本身是真实存在的 , 并不是完全虚构的 。20世纪90年代末期 , 西方哲学出现过“意识上传(Mind-uploading)”的概念 , 该技术可以把人类脑部的所有东西(包括意识、精神、思想、记忆)上传至计算设备(如电脑、量子计算机、人工神经网络)上 , 以一种“云存储”的形式实现“精神不朽” 。虽然元宇宙和这个不完全一样 , 但在技术层面上还是有类似地方的 , 因此它确实会给我们如何认识人 , 包括人的意识和人所处的物质世界带来很大的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