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论坛 | 产业创新生态圈的治理特征及政策要点( 二 )


再次 , 产业创新与资本市场和金融家的联系日益紧密 , 而且关系日益复杂 。资本、金融的深度参与和介入 , 是现代产业创新一个十分突出的特征 , 这可能与创新的组织化程度更高、需要投入的资源更多、风险更大都有关系 , 也与创业者十分活跃有关系 。由于资本、金融又有其独特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规则 , 所以使现代的产业创新大不同于古典时代 。资本的参与 , 金融的介入 , 使得现代的产业创新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涉及到很多复杂的合约和激励约束结构 , 只有当事者和圈内人才明白 , 而外界却鲜有人知 ,从而形成了典型的“圈子”现象 。
产业创新的生态圈化趋势
实际上 , 产业创新不仅与资本、金融之间形成了“圈子”现象 , 整个创新过程也越来越多涉及研发设计人群与其他人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 并以非常快的速度链接到传统的相关企业、机构、人群之外 。链接 , 带动了大量的交互行为 , 并构筑了浓厚的氛围 。完全可以说 , 产业创新形态和方式以及相关规则和文化 , 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这种变化 , 归结起来就是产业创新生态圈正在形成 。产业创新生态圈或许会改写产业创新规律 。可以把产创生态圈视为一种全新形态的“社会”或者“亚社会” , 可以预料 , 在未来的产业创新中 , 如何既最大程度发挥市场作用和合理发挥政府作用 , 又更加重视发挥这种新型“社会”或“亚社会”的作用 , 必将成为一个重大的新课题 。
产业创新的生态圈化 , 在IT 等新兴产业较早涌现 , 而成为一种趋势 , 则与互联网的迅速兴起、数字经济的全面渗透并改写产业思维有很大关系 , 从而使许多传统行业的产业创新也呈现出明显的生态圈化 。例如 , 在面临颠覆的传统行业—汽车行业 , 不但新能源技术、无人驾驶技术、全新体验模式导致了产业创新的生态圈化 , 连那些仍然坚守传统燃油车的老企业 ,其创新也走上了生态圈化的道路 。尚未面临颠覆力量的传统行业 , 例如工程机械行业 , 正在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与用户进行联结 , 进行数据采集和服务 , 也进行产品的改进与更新 。即使在代工行业 , 例如富士康 , 也是如此 。服务型行业也可以看到生态圈化的许多行动 , 不但大型零售连锁企业通过开发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 , 致力于构筑线上线下融合的生态圈 , 并以此推进服务方式和服务项目的创新化;连一些小型餐厅 , 都开发出App , 实现与用户联结 , 以推行个性化服务和各种优惠促销活动 。由于形成了生态系统 , 越来越多的创新在开放而广阔的交互过程中实现 , 这个过程不仅涉及生产性企业和服务性中介、大学、研发机构、资本机构 , 也涉及用户、消费者、劳动者群体性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社群和亚社群 ,不仅触及科技、工艺、材料 , 也触及话题、文化、潮流 , 更有对未知的讨论和探索 。当然 , 尽管互联网与数字经济有力地促进了产业创新的生态圈化 , 但产业创新生态圈仍将是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有机结合 。产业创新涉及不可编码知识的交流、操作技艺和实干能力的提升以及人们之间面对面的相互激发和相互鼓励 , 这些方面不可能离开虚拟空间之外的现实空间 。但是 , 无论是通过虚拟空间还是通过现实空间 , 产业创新生态圈都可以延伸到世界上的任何角落 , 而不是像产业集群那样集中在某些地域范围 , 这也是生态圈比集群更加厉害之处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产业创新的核心企业 , 与从前相比 , 可以显著地放大其关联力量、吸引力量、影响力量 , 将很多的外部企业、机构、人群聚集起来 , 把大量的生产要素、金融资源、社会关注度凝聚起来 , 一齐参与到产业创新当中 。核心企业从而成为产创生态圈的圈主企业 。圈主企业可以是一个 , 也可能是数个 。圈主企业在重要创新尚在萌动之时 , 就可以提前组织上下游厂商、其他设计研发机构 , 提前布置生产链、供应链与经销网 ,甚至可以链接大量支持者、拥趸者和网红人物 , 并不断扩大这个群体 , 形成浩大声势 。圈主企业也可能将一些重要技术标准和技术平台对全社会开放 , 增加利益相关者的数量 , 这不但可以使生态圈更加庞大且更具粘性 , 而且可以使生态圈本身变成圈主企业的“护城河” ,进一步强化圈主企业的优势地位和市场势力 。由于产业创新生态圈比产业集群在地理上的延伸范围要大得多 , 所以圈主企业比产业集群的群主企业有大得多的影响力 。需要指出的是 , 尽管圈主企业往往是已经建立产业力量和市场力量的大企业 , 但一些新创企业也可能凭借其强大的创新力量和资本力量而成为圈主企业 。此外 , 圈主企业 , 乃至生态圈本身 ,并非一成不变和一劳永逸 , 而会有被取代和被颠覆的可能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