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论坛 | 产业创新生态圈的治理特征及政策要点( 四 )


第一 , 是产品上市前技术的研发合作与合理竞争政策 。即使在创新生态圈内部 , 企业之间仍然可能存在不信任、猜忌以及责任和利益冲突 , 因此 , 生态圈的自发合作机制尽管非常重要 , 但政府适度介入也可以发挥良好作用 。政府有意促进产品上市前的研发合作 , 可以消除企业之间的相互猜忌;政府介入还相当于增信 ,可以缓解首批客户和潜在客户的疑虑和犹豫心理 。但是 , 政府如何把握分寸十分重要 。政府应该避免其行为成为一个隐含的无限担保 , 以免伤害市场机制 , 同时还要防止这个生态圈构筑进入壁垒或形成事实上的垄断 。政府不但应该保障来自于特定生态圈之外的竞争 , 也应该允许生态圈内部的企业之间保持合理竞争 。
第二 , 是知识产权界定与分配政策 。产业创新必定涉及大量的知识产权问题 。尽管企业之间可以自己界定和分配知识产权 , 但是 , 政府事先划定清晰的知识产权界定原则 , 可以避免大量的纷争和内耗 。产业创新生态圈是一种复杂的体系 , 联合与竞争相互交织 , 创新进程动态变化 , 企业和机构自己很难完全应付这些情形 。政策应该确立产业创新生态圈的知识产权原则 ,就是既要保护产业创新的利益 , 又要防止这种利益的无理化 。
第三 , 是制式与标准选择政策 。统一制式和标准无疑可以防止租金耗散效应 , 获得规模收益递增效应 , 减少产品全周期成本 。但是 , 应该明白 , 这是一个难题 , 不选择不行 , 选择错了更不行 。产业创新的生态圈化 , 一方面可以形成更大合力促进创新活动 , 另一方面也会使创新竞争更加惨烈 , 居于下风的其他生态圈及其成员将陷入更加惨淡的境地 。信息产业从3G到4G、5G的发展过程中 , 就一直伴随着制式与标准的选择难题 。一些国家的政府在这方面出现过失误 , 代价十分巨大 , 不仅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落后于人 , 而且一些设备制造企业破产或被收购 。所以 , 这不应该是典型的选择性产业政策 , 但政府又必须选择 。政府更应该做的 , 是设定政策指南和政策标准 。
第四 , 政府的研发补贴、创新需求鼓励和提前采购政策 。对于生态圈的联合创新计划 , 政府可以适度进行研发补贴 。补贴是一种赠款行为 , 勿须转为国有股份 。许多重大创新在起始阶段的最大困难并不是技术瓶颈 , 而是对创新产品的市场需求的严重不足 , 这有产品本身不成熟、未定型而不好用的原因 ,也有社会认知和使用习惯等方面的原因 。笔者曾经研究过创新需求鼓励政策 , 认为这样的政策特别重要 , 尽管有时难免会有一些政策缺陷和政策漏洞 。对于生态圈重大的创新计划 , 政府应该适当实施需求鼓励政策 , 包括安排政府提前采购计划 , 以增强生态圈的创新信心和创新实力 。由于这类政府行为很容易引起争议 , 为了防止利益输送和公共资金的无效低效使用 , 就应该设定补贴、提前采购、需求鼓励的政策标准和政策流程 , 并要进行严格的事前评估和事后审计 。
第五 , 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政策 。产创生态圈一旦成型 , 就可能形成所谓的护城河效应 , 产生排斥性 , 圈内成员也可能会以不正当方式来阻止圈外成员和新创企业的竞争 。特别是圈主企业可能利用其强大的影响力 , 对圈内企业和圈外企业施加不当控制、实施不公交易 。所以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政策必须介入 。但是 , 即使在产创生态圈之内 , 并不都是市场份额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巨无霸企业 , 也会有规模很小甚至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 ,并不能以企业规模来简单判定是否构成垄断 。所以 , 对产创生态圈的反不正当竞争和垄断政策 , 要点应该是关注其经营行为而不是关注市场结构 。这就要求政策具有较强的细致性和精准性 , 需要有各方面的专家参与讨论和评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