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与进化:一家生物材料公司的医美进军路

文/Moly
2020年 , 中国轻医美用户市场规模已达1520万人 , 非手术类医美市场规模达到545亿元 , 非手术类占比达42% , 预计在今年市场规模可达798亿元 。
相比于隆鼻、削骨等“大刀阔斧”的“重型”医美项目 , 轻医美需求的崛起 , 一定程度反映了求美者的心态成熟——医美的意义 , 不再是脱胎换骨地发生改变 , 而是将充满能量的高光时刻无限延长 。
这种变化不仅带来了百亿规模的市场风口 , 也对轻医美上游技术、中游产品与下游机构 , 提出了更多需求、更高要求 。
百亿市场里的“冰与火”
2021年 , 一项关键技术的突破 , 让国内轻医美市场迎来里程碑式发展 。
以再生材料聚左旋乳酸(PLLA)为代表的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技术成果转化 , 标志着中国轻医美从“填充时代”向“再生时代”发展 。再生类材料成为打开轻医美行业的第二增长曲线 , 预计2025年再生类注射产品市场规模达32.1亿元 。
破圈与进化:一家生物材料公司的医美进军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4月 , 一款名为艾维岚的“童颜针”产品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医疗器械三类证 , 成为国内首款获批的聚乳酸面部填充剂 , 该款填充剂也于5月获得欧盟CE认证 。
早在国内首款“童颜针”上市之前 , 部分求美者已经接触到了从欧美市场进口的“童颜针”产品 。聚左旋乳酸在医美领域的应用 , 可以追溯到2004年 。当时美国FDA批准将聚左旋乳酸应用于艾滋病人的面部填充材料 , 后经过多年临床应用 , 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广泛认可 , 于2009年被FDA批准用于人体美学填充 。
多年来 , 我国再生材料在医美领域的产品应用一直处于探索阶段 。国内注射至面部真皮层的产品 , 需要符合适用范围的Ⅲ类医疗器械证书 。同时再生产品技术壁垒较高 , 资质认证审批严格 , 在前期申报工作完成后 , 还需进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 , 整体申报周期持续数年 。
根据艾瑞咨询调研数据 , 市面上流通的针剂正品率只有33.3% , 有3.5%的医美用户注射过非合规童颜针 , 估算对应用户数量及出货量 , 估计2020年国内童颜针水货已有近10亿出厂规模 。
因此 , 国内首款“童颜针”一经上市 , 也让其背后的研发公司——长春圣博玛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 备受瞩目 。
“内外兼修”的新入局者
作为全球最大的医用级聚乳酸原材料的生产商之一 , 圣博玛一直以“将人体植入物去金属化、可吸收化”为愿景 , 为医学界提供生物可降解三类医疗器械解决方案 。通过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多年合作成果转化 , 已取得核心专利80余项 , 建立了国内首条符合GMP标准、多型号、规模化制备医用聚乳酸类高分子材料生产线 。
2016年 , 圣博玛正式布局医美领域 , 探索将再生材料聚左旋乳酸应用于医美注射 。从生物材料领域“老将”到医美领域“新兵” , 对圣博玛而言 , 这是一次“内外兼修”的转型升级 。
“在国家鼓励基础材料自主研发的大背景下 , 结合医美市场近年来‘万马奔腾’的新局面 , 圣博玛有责任利用在再生材料的技术优势 , 为行业发展做出贡献 。”圣博玛董事长王晋岳认为这背后基于主客观两种因素的考量 。
破圈与进化:一家生物材料公司的医美进军路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赛道拓展只是起点 , 实现产品圣博玛落地用了七年时间 。在这一过程中 , 除了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优势技术 , 圣博玛也以全球化的视野 , 向海外布局 。2016年 , 圣博玛在瑞典卡罗琳斯卡正式成立全资子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