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缺了郭麒麟粉丝的捧场,《牛天赐》还能火下去吗?


专访|缺了郭麒麟粉丝的捧场,《牛天赐》还能火下去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牛天赐传》是老舍所有作品里比较冷门的一部 , 但完全可以和今天的观众发生有意思的对话 。”2019年 , 导演方旭把这部长篇小说搬上了话剧舞台 , 男主角郭麒麟首登话剧舞台 , 就因演活了“牛天赐”获得观众认可 。在方旭看来 , “戏剧能不能有影响力 , 跟它是不是大IP没直接关系 。”
两周后 , 方旭将携“全男班”《牛天赐》再度来到上海 , 在东方艺术中心为申城观众带来跨年演出 。离开了郭麒麟粉丝的捧场、“德云女孩”的欢呼 , 《牛天赐》还能火下去吗?文汇报采访人员专访了方旭 , 听他聊聊心中的“大写意”戏剧风格 。
中国戏曲 , 在舞台上用对了就发光
文汇报:《牛天赐》是一部话剧 , 但表演、舞台样式又处处让人感觉到戏曲的影子 。像牛老太太的扮演者赵震老师是优秀的评剧演员 , 郭麒麟、阎鹤翔是相声出身 , 演员们展现了戏曲演员行当的魅力 。为什么要给《牛天赐》攒起这样的一个班底?
方旭:我没有把演员分得那么清楚 , 哪些是科班的话剧演员 , 哪些是戏曲演员、哪些是曲艺的 。话剧 , 是现场演出 , 它有别于电影的一个最大的区别 , 就是话剧是台上和台下之间直接的交流 。不管师从何处 , 只要他们具备调动观众的能力 , 就可以站在舞台上 。
你站在台上 , 和观众有没有“交流” , 在现场 , 大家都能感受到 。他得对空间是有概念的 。我站在台上 , 我的能量释放出去 , 能不能撑住空间 , 能不能调动现场几百、上千观众跟着我一起走 , 这是我觉得戏剧演员最基本的东西 。过去 , 我们很多所谓科班的话剧演员 , 他们中有些人其实缺乏这种意识和能力 , 让话剧变得尴尬 。

专访|缺了郭麒麟粉丝的捧场,《牛天赐》还能火下去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现在的演员能把观众“拿”下吗?过去我演《我这一辈子》的时候 , 观众的身份是由我来界定的 , 我说他是我的前后左右的邻居 , 他就是;我确定他是我警察局的同事 , 他就是 。观众很聪明 , 你拿他当谁 , 他马上就进入角色 。这完全取决于创作者怎么理解这件事儿 , 最后达到的效果会差很多 。
文汇报:虽然话剧是舶来品 , 但注入了戏曲元素的话剧舞台 , 好像变得有趣丰富了起来 。
方旭:这其实是个老话题 。从焦菊隐那时候就一再被提起 , 说作为舶来品的话剧 , 到了中国以后 , 能不能和中国的本土艺术有机融合在一起 , 这对于中国整个戏剧发展是很重要的一个议题 。
那一代人其实不止他们 , 他们那一代之后的几代人 , 有些人是有意识的 , 有些人是无意识的 , 都在做这件事情 。中国戏曲真的有它非常独到的地方 。
东方戏剧、西方戏剧各有各的缘起 , 但我觉得 , 西方戏剧有时候在“内心外化”的表现上面 , 其实没有什么手段 , 不过 , 这倒是中国戏曲的优势 , 发展了几百上千年积攒下来很多经验 , 你用舞台上用对了它就放光 。比如牛天赐“洗三”那段 。一个婴儿在台上“洗三” , 这怎么表现?我们就抖了一块蓝绸子 , 那其实是戏曲里的海水的表现方式 。你别用的太生硬 , 就能把那些东西都能化过来 , 在台上还是很漂亮的 。

专访|缺了郭麒麟粉丝的捧场,《牛天赐》还能火下去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