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频|牛眼观?春节特辑②|在历久弥新的“拜年”中,携手向未来

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音频|牛眼观?春节特辑②|在历久弥新的“拜年”中,携手向未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音频|牛眼观?春节特辑②|在历久弥新的“拜年”中,携手向未来】(戳音频听牛眼观给您拜年)
又是一年春节到 , 回家过年的人们很多已经就位了 。今天牛眼观不说别的 , 特地来给大家拜年!
这么多年 , 大家都经历过多少种拜年方式呢?以下这些拜年方式 , 会不会让你忍不住感慨一句:“爷青回” 。让我们一起来聊聊 。
70后、80后们还记得吗:小时候一到过年就穿上新衣服 , 带上几件礼物 , 到亲戚家里去上门拜年 , 这种“硬核”拜年颇费时间和精力 , 却是不可或缺的春节仪式感 。
在通讯不够发达、“从前慢”的年代 , “车 , 马 , 邮件都慢” , 通过书信、明信片拜年 , 这些方式如今大多数也都仅存于人们的记忆之中了 。
进入本世纪初 , 借助科技进步 , 传播无远弗届 , 拜年的范围大大扩展了 , 可以打电话、发邮件 , 随时随地给天南海北的亲友们送上新年祝福 , 不仅向长辈拜年 , 也在朋友之间相互表达祝贺 。和出门拜年相比 , 在线拜年对于“社交恐惧症”的网友来说也是一种“福利”呢 。
在非智能手机的年代 , 一到过年很多人的手机空间被短信挤爆 , 短信拜年这种新民俗 , 动辄成为几亿条的“大项目”:2007年春节 , 江苏移动全省用户除夕短信发送数超过了3亿条;2012年 , 这个数字更首次超过十亿条 , 达到11亿条之多 。短信拜年最高峰时 , 江苏用户相当于人均要发送超过20条贺年短信 。曾几何时 , 人们为收到贺年短信而开心 , 也会烦恼“群发的短信到底回不回” , 回吧 , 千篇一律的短信实在太多 , 不回吧 , 一不小心友谊的小船就要面临“翻船”的风险 。
在2010年前后 , 还有一些拜年方式叫做:彩信拜年、飞信贺年 , 打开手机 , 彩信拜年图文并茂;打开电脑 , 在线给朋友的手机飞信拜年 。3G开通 , 使视频通话飞入寻常百姓家 , 手机视频拜年也风靡一时 。
5G网络、智能手机的普及 , 让拜年方式升级换代 , 微信等即时通信拜年逐步成为新形式 。与此同时 , 人们传递新年祝福的具体表达 , 也经历了大规模“复制”阶段 , 向更加重视个性的阶段发展 , 譬如个人专属祝福卡片、个性定制的红包封面、自己制作的拜年视频等等陆续“占领高地” , 既有创意又有新意 。
这么多年 , 拜年这种民俗为啥有长久生命力?拜年不仅仅说几句吉祥祝福那么简单 , 它体现了中华民族重视人伦亲情、顺应自然天时的文化和礼仪 , 千年以来深深植根于老百姓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中 , 通过这种一年一度的传统礼仪 , 人们不仅表达美好祝愿 , 也推动了从家族到社群之间的情感交流、和谐凝聚 。
文明因发展而更加精彩 。今天 , 我们依然重视春节的相互祝福 , 在传承的同时 , 远程拜年、音视频拜年等等新形式 , 既符合现代人生活习惯 , 也让拜年这种民俗历久弥新 , 增添了绿色、现代、简约的新亮点 。
期盼因奋斗而成就美好未来 。拜年形式不断更迭 , 但传递出的重情感重礼仪的民族文化内涵是不变的 , 其中包含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积极奋发的态度 , 也将有助于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 , 继续携手汇聚起向上向善的力量!
一声拜年语 , 蕴含千万言 , 民俗新风尚 , 一起向未来 。在此 , 紫牛新闻牛眼观也向广大网友送上我们最真挚的春节祝愿:给您拜年啦 , 虎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