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新品牌面临“钱荒”

本土新品牌面临“钱荒”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媒体爆出喜茶进行大规模裁员 , 涉及30%员工 , 有部门被全裁 。对此喜茶第一时间回应 , 表示传闻不实 。就在一天前 , 奈雪的茶发布盈利预警 , 虽然收入同比预增超40% , 但预计2021年经调整净亏损1.35亿元~1.65亿元 , 连续第4年亏损 。
在本土新品牌遇到成长烦恼之际 , 国际大牌找到了再次拓土良机:春节期间星巴克发布2022财年一季度财报(2021年10月4日-2022年1月2日)数据显示这是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以来开店速度最快的季度——单季度新增197家门店 。
拓土的同时 , 星巴克还把触角重新伸向本土茶饮腹地 。2021年星巴克在部分重点城市 , 重新调整了茶饮产品线比重 , 部分门店采用一层咖啡二层茶饮的模式 , 而从2020年开始星巴克重新在市场上推出茶饮专门店 。有业内人士认为 , 2022年星巴克等国际“餐、饮”大牌带给本土茶饮品牌的压力会更大 。
这就像一个缩影 , 在飞速发展几年后 , 本土品牌在尚处稚嫩的年纪遇到了更强悍的对手 。而支撑它们在过去几年崛起的热钱正在悄悄退场 。据《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2021年新茶饮市场增速从2020年的26.1%放缓至19% 。在疫情冲击下超过70%的茶饮新品牌无法支撑超过20个月 。
同样的焦虑 , 也发生在其他新国货品类身上 。
“这是我创业18年以来最难的时刻 。”林清轩创始人孙来春告诉虎嗅 , 在今年1月3日听闻香奈儿发布红山茶花产品时 , 他感觉一场恶战即将开始 。
无独有偶 。某本土美妆品牌创始人在春节前和圈内朋友小聚时 , 喝完两杯温酒忽然泪下 , 他说自己“创业以来从未有过如此无力感 。”就在几个月前 , 世界知名的化妆品巨头打造出了全新子品牌 , 并正式进军中国市场 , 而该子品牌的主打产品和这位创始人的项目“不谋而合” 。
来自天猫和京东的统计显示 , 2021年欧莱雅、宝洁、雀巢等国际大牌不仅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新品推出量 , 还提速了SKU迭代速度 。一些此前大牌们兴趣不大的细分品类 , 也被大牌迅速盯上并以新品“占坑” 。
国际大牌的“疯狂输出” , 被视为一轮俯冲攻势:凭借更强的品牌势能、资金实力、供应链体系、人才储备 , 它们像突然冲入狼群的狮子一般——让本土品牌措手不及、焦虑陡增 。
这种焦虑并非杞人忧天 。2021年在线上渠道和线下渠道中 , 国际大牌占据了绝对优势 , 以直播间为例 , 近80%的优质坑位被国际大牌拿下;凭借降价策略 , 部分国际大牌在2020~2021年两个双十一销量激增 , 让本土品牌彻底失去提价空间;在人才侧 , 国际大牌在疫情后开启了一轮本土人才扩招 , “被挖角”成为了多家本土头部新品牌的共同体验……
多位投资人和业内人士均认为 , 从2022年开始 , 本土新品牌将面临一个更为“残酷”的丛林世界:更贵的流量、更挑剔的用户、更急于求战的国际大牌 。而资本也在对“投资新消费”持越发谨慎的态度 , 有投资人告诉虎嗅 , 一些在2018~2019年很容易拿到钱的赛道 , 从2020年开始已“热钱退潮” , 到了2021年下半年已濒临“钱荒” 。
“留给本土新品牌的时间不多了 。”部分创业者和投资人已经预测出了生死线:未来三年将是本土新品牌的大考 , 而那些扛不住国际大牌俯冲攻势的新品牌 , 只能被大浪淘沙 。
三场战事
国际大牌正在从三个维度 , 对本土新品牌施加压力 , 首当其冲的是品牌心智 。
一位熟悉完美日记创始人黄锦峰的业内人士告诉虎嗅 , 黄锦峰曾讲过自己的一个困惑:如果消费者把一根YSL口红用断了 , 消费者第一反应往往是“莫非我的使用方法有问题”;但如果消费者把一根完美日记口红用断了 , 消费者第一反应往往是“莫非质量有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