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涨价背后的现实困境

本文转自:36氪
谁给星巴克“涨价的勇气”?
“道歉专业户”的星巴克最近深陷舆论风波 , 重庆星巴克“驱赶民警事件”让星巴克在热搜上被骂了几天 。2月16日星巴克悄然涨价的消息 , 更让人摸不着头脑 。谁给星巴克的勇气?越骂越涨吗?
事实上并没有联系 , 星巴克涨价酝酿已久 。
值得注意的是 , 本次并不是星巴克第一次涨价 。2月初 , 星巴克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就透露 , 在过去四个月中 , 该公司已涨价两次 。并且还打了预防针 , 预计未来几个月星巴克还将继续涨价 , 目的是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和与疫情相关的劳动力市场问题所带来的利润挤压 。
具体来看星巴克涨价有以下几个因素 , 行业普遍提价、咖啡豆大规模减产、市场人才竞争加剧 。
据上证报报道 , 除了星巴克 , 瑞幸和Tims咖啡也都在近期上调了部分产品价格 。瑞幸咖啡客服表示 , 根据公司决定 , 去年12月 , 有数百家门店的外送饮品和自提饮品在原有价格基础上上调了3元左右 。要知道瑞幸咖啡走的路线是“性价比” , 连瑞幸都着急要涨价别的品牌可想而知 。
全球咖啡豆大规模减产 , 疫情客观上导致供应链中断不得不涨价 , 这也是所有咖啡品牌面临的现实 。过去一年 , 国际咖啡原豆期货价格一路攀升 。截至2021年12月 , 美国纽约洲际交易所(ICE)的阿拉比卡咖啡原豆价格已较当年年初翻了一番 , 达到2019年底的4倍多 。价格翻倍是由于2021年全球几个主要咖啡出口国都遭遇了咖啡豆大规模减产的问题 , 同时疫情蔓延影响人工采摘 , 导致了供应链中断 。
星巴克涨价背后的现实困境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源:pexels
去年11月份星巴克中国宣布调薪 , 并加大对员工的福利投资:所有星巴克中国的全职门店零售员工 , 都将首次享有“14薪” , 计划将在原有13薪基础之上 , 额外再增加1个月工资的金额作为奖金 , 覆盖范围包括从星级咖啡师到区经理级别的近4万名全职员工 。
高调涨薪的背后 , 并非是星巴克“良心发现要善待员工” , 而是市场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 。早在2018年 , 咖啡品牌瑞幸大张旗鼓上市之际 , 就有业内人士透露 , 瑞幸用高薪挖角了星巴克北京市场约1/7的员工 , 部分高端手冲咖啡门店甚至挖走了近1/4员工 。其中部分重要岗位甚至开出了与星巴克同岗位薪水的三倍 。再不涨薪的话星巴克人才流失只怕是会更加严重 。
以上三方面的问题 , 看上去都很有道理 , 但这三条细究起来几乎可以适应大多数咖啡品牌 , 瑞幸拿这个发公告一点问题也没有 。那么什么才是星巴克的真正问题所在呢?那我们就要深入剖析以下两个问题 , 第一个是星巴克为什么在中国表现不佳 , 第二个是星巴克目前的企业战略是什么 。
星巴克中国市场表现不佳
在分析为什么在中国表现不佳之前 , 要先谈一下咖啡投资热 。根据平安证券 , 中国的一级市场咖啡融资从2015年开始陆续发力 , 2018年融资达到26起 , 合计94.9亿元 , 2020年虽受瑞幸造假事件影响有所下降 , 但2021年又继续回升 , 前三季度达18起 , 合计56.9亿元 。
根据财经资讯垂直网站和讯网的不完全统计 , 2021年上半年 , 有13个咖啡店品牌完成共计17次融资 , 融资额超60亿元 。
其中 , 参与这场咖啡投资的头部机构超过20个 , 包括红杉中国、启明创投、IDG资本等一线头部基金 , 以及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巨头 。
咖啡投资热的背后不只是追风口那么简单 , 也确实有数据支撑 。根据德勤数据 , 2020年我国大陆地区人均年咖啡消费量为9杯 , 一、二线城市分别为326杯、261杯 , 接近日、美、韩等成熟咖啡市场的消费水平 。一、二线大城市的咖啡消费量惊人 , 上海的咖啡馆数量甚至远超纽约、伦敦等国际性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