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的星辰大海与投资迷途( 三 )


第二个问题来源于有限数据下的信号解析 。
精准解析的前提是获取足够多的精准信号 , 就当前科学发展水平而言 , 我们能够对脑电信号进行解析 , 无法进行精准解析 。
“马斯克旗下Neuralink在2020年发布的视频轰动了世界 , 他在颅内植入了数千根电极 , 但也只能解析一小部分运动神经功能 。”博睿康总经理助理李佳斌告诉动脉网 , “人的大脑中约有860亿个神经元 , 想要逐个解析还是任重道远 。”
好在神经元的全局解读与局部解读是两个概念 , 而局部解析同样可以一定程度满足诊断的需求 。换言之 , 只要拥有足够数量、足够质量的数据 , 企业能够借助算法培养辅助决策工具 , 一步一步攻克抑郁症、失眠、癫痫等问题 。
表面合理的应用之间隐藏着第三个问题 。
“医生目前或许可以用人工智能影像 , 查清肺部、骨骼等区域的各类疾病 , 但针对复杂的脑疾病 , 目前还不成熟 。”李佳斌表示 , “我们自己的研究体系中 , 会先聚焦于某种特定的疾病 , 比如在研究精神疾病过程中 , 去探寻有没有一种相比于量表更客观的方法 , 抑郁症是我们率先探索的领域 。”
“其次 , 医疗领域是严肃的、严谨的 , 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可能不存在一套可以适用于全年龄段患者的统一范式 , 有的范式能够准确诊断青少年 , 却不适用于中老年 , 必须针对不同的年龄段患者做出精准区分 。”
换句话说 , 脑科学的应用目前还处于单点检测的状态 , 类似于AI中的肺结节 , 在医生判断患者可能罹患某种脑部疾病时 , 才能使用相应的应用进行测试 。好在这一问题没有涉及核心技术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企业能够在不断完善的数据集中逐步解决这一问题 。
因此 , 对于应用的局限性 , 目前的解决之道仍是不断收集高质量的脑电数据 , 并尽可能准确的解析 , 一步一步提升算法对于精神疾病的泛化诊断能力 。
下一个五年 , 资本投什么?
在脑科学经历的上一个五年中 , 我们没有看到突破性成果的出现 , 这个时间对于脑科学而言似乎还太短 , 因此 , 上一个五年的结果——资本热衷于脑科学上游数据采集设备与中游大数据人工智能数据分析工具的投资——这一整体投资趋势仍会延续下去 , 只是在细节上有所区别 。
作为博睿康的独家财务顾问 , 易凯资本近年来与众多脑科学风险投资方交换了意见 。聊到具体的投资机会时 , 易凯资本合伙人张骁博士认为:“脑机接口是当下的投资热点 , 但脑电的测量在很多年前便已是一项寻常的检查项目 , 真正的难点在于从数据提取、处理跨越到反馈 , 然后应用到生命体 。完成这一流程我们可能要用上数十年的时间 。就当下而言 , 严肃医疗与消费级应用方面依然存在具有潜力的投资点 。”
“严肃医疗对信号采集与信号解读提出了很高的技术要求 , 但从投资的角度来看 , 最终的落足点还在于能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场景 , 使产品满足真实的临床需求 。消费级应用的思路与严肃医疗不同 , 它的产品形态以头戴式睡眠仪、安全帽等可穿戴设备为主 , 对于这类初创公司 , 投资人会比较关注他们的销售能力 。”
对严肃医疗与消费级应用进行细分 , 动脉网进一步将其分脑电大数据、脑影像大数据、健康消费级应用、康复消费级应用四个场景 , 每个市场各有各的投资潜力 。
严肃医疗范畴下 , 脑电、脑影像大数据均处于构建之中 , 对应的辅助分析、诊断应用亦不够成熟 , 而这两项技术又对应着我国极度匮乏的脑疾病检查资源与日益增长的精神疾病患者(如失眠、抑郁症) 。因此 , 无论是采集数据的高端脑电采集设备 , 还是后续的脑科学应用 , 两个市场均是一片蓝海 , 有望在三级医院、体检机构甚至基层医疗之中大放异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