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能否盈利,取决于多少人假装在健身( 二 )


全面哄你健身
在健身意志力的光谱上 , 还存在第三类人 。
他们间歇性地运动 , 在躺平和坚持之间反复仰卧起坐 。他们说不准能坚持多久 , 但每一次痛定思痛 , 都会用消费表达重新开始的意愿:去健身房办卡太隆重 , 在APP买课刚刚好 。
这群认同健身理念但又反复放弃、热衷付出健身成本的人 , 可以称之为间歇性假装在健身人群 , 简称假健身人群 。这正是Keep要争取的完美客户 。
仔细看Keep的营收构成 , 它已经不止是健身软件 , 而是企图通过各项业务构成健身生态圈 , 全方位哄假健身人群坚持锻炼、持续掏钱:
1)智能健身设备及配套的健身产品 。根据招股书 , 这部分一直是Keep营收的大头 , 占比55%以上 。
运动是延迟满足 , 但购物只需一键下单 。开始健身先买Keep瑜伽垫、Keep运动裤 , 再不济吃一点9块钱的即食鸡胸肉 , 也有了健康的错觉 。那些斥千元巨资购入智能单车的人 , 更是还没开始努力 , 就已经狠狠消费了一把 。
Keep利用假健身人群犹疑的心态 , 通过绑定智能硬件与健身产品拉新促活 。去年开始 , 它还让签约的教练与KOL做起直播带货 , 哄你下单 , Keep副总裁黄晶晶去年在发布会上表示 , “希望打造出健身直播界的李佳琦” 。
Keep能否盈利,取决于多少人假装在健身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线上健身内容 , 也就是卖会员 。这是Keep的主要盈利来源 。
根据招股书 , 平台上有10000节录播课、13000节直播课 , 大部分向会员开放 。“结构化课程”把健身动作分解成上千个短片模块 , 根据用户需要进行智能组合 。
丰富课源正是Keep早期在健身APP混战中得以脱颖的重要因素 。任天堂的《健身环大冒险》火了后 , Keep受启发推出《拳皇97·拳击体验课》 , 加入大量游戏要素 , 进一步哄你健身[4] 。
3)广告及其他业务 。包括Keepisland健身房等线下业务 , Keep意识到用户成长后流失的风险 , 尝试自建健身房来承接更高阶的运动需求 , 说服用户把健身的全流程留在Keep里 。
这种全方位哄你健身的方法 , 能为Keep带来顺理成章的付费吗?并不 。
四面都是对手
回到开头的数据 , 2021年Keep的营销开支翻了一倍 , 招股书的解释是:策略性地增加了在流量获取和品牌推广方面的支出 , 以进一步获取、激活及挽留用户 。
营销效果如何?具体来看 , 平均月度订阅会员数量同比增长73.7% , 营业收入增幅41.3% 。也就是说 , 假健身用户的付费意愿要靠超额的营销拉动 , 于是亏损逐年拉大 。
比“烧钱换增长”的故事更令公司头疼的 , 是这个健身生态圈里 , 公司“四面楚歌”的环境 。
1)智能硬件和健身产品对手很多
【Keep能否盈利,取决于多少人假装在健身】在这个领域 , Keep的对手包括苹果、小米、lululemon甚至迪卡侬 。
智能硬件上 , 手机品牌有天然的流量和品牌优势 , 小米用户选择智能手环 , 首选一定是小米 。健身产品上 , Keep里卖得最好的149元跳绳、99元瑜伽垫和79元瑜伽裤 , 在淘宝一搜能找到更专业的 , 或者更便宜的 。
想把电商SKU覆盖“吃穿用练” , 还要做出高性价比 , 在每个环节都有巨大的边际成本 。根据Keep招股书 , 这部分业务的毛利从2019年、2020年的35%、36%下降到2021年的29% 。
2)线上健身内容维持吸引力难
在这个领域 , 目前所有提供线上课程的健身APP都面临抖音、快手和B站的侵蚀 。
Keep签约了帕梅拉、周六野和欧阳春晓等知名博主做独家付费课程 , 但问题是 , 这些博主在其他平台上也有数量可观的粉丝和庞大的免费内容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