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能否盈利,取决于多少人假装在健身
翻开Keep的招股书 , 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它凭借近4000万月活成为全国乃至全球最大的线上健身平台 , 却在三年间亏损了数十亿 。
具体到数据表现上 , 就是“营收虽好 , 营销费用却也水涨船高” 。
招股书显示 , Keep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前九个月营收分别为6.63亿元、11.07亿元和11.59亿元 , 2019-2020年及2021年前三季度营销总费用率分别为100.6%、57%和112.8% 。2021年前九个月 , 与11.59亿的营收相对应的 , 是近8个亿的营销费用[3] 。
高昂的营销费用背后 , 是公司无法留住用户的无奈 。一个真正的撸铁达人 , 根本不需要APP打卡提醒 , 就会自发锻炼 。
Keep在做的是一门怎么样的生意?它是如何吸引和留存用户的?这个行业中它又面临怎么样的挑战?这些是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 。
自律带来痛苦
2017年 , 苹果CEO库克到访中国 , 参观完ofo后拐道去了Keep的总部 。Keep创始人王宁送给他一块青色的瑜伽垫 , 热烈祝贺他成为Keep的第八千万零一名注册用户 。
作为在Keep中拥有“专属运动”的库克 , 问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你怎么鼓励用户坚持运动[1]?”
这个问题正困扰无数健身APP 。Keep的口号是自律带来自由 , 但自律的本质却是即时承受痛苦 , 延迟享受满足 。如果说抖音的及时反馈顺应了人性 , 那么辛苦运动挥汗如雨 , 回家一称丝毫没轻的健身 , 则是天然的反人性 。
流进线上健身APP的用户群 , 可以大概分为两类:
1)小白型 。其中大部分选择把瑜伽垫挂上闲鱼 , 重新快乐躺平 。
努力不一定能成功 , 但放弃一定很舒服——何况线上健身的放弃成本很低 。相比线下健身房动辄三四百块的月费 , 线上健身会员包月只需25-30元 , 放弃运动损失的不过是一杯奶茶钱 。
Keep的招股书显示 , 2021年用户月均锻炼次数是4.1次 , 对比Keep的“美国兄弟” , 已经上市的Peloton , 这个数字是17次 。
不和健身渗透率和受苦觉悟更高的欧美比 , 横向看国内同行也有点狼狈 。一项2021年国内健身APP的调查数据显示 , 新增用户月留存高的健身软件 , 往往是无需努力的数据记录类 , 比如以记录步数、心跳和睡眠质量为主的乐动力、小米运动 。
更残酷的事实可能是 , Keeper们的毅力比不过跳广场舞的爷叔阿姨 。瞄准中老年用户的糖豆 , 留存率超过了一众提供线上课程的健身APP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重度沉迷型 。小部分通过线上健身APP狂热迷上运动的人 , 转身把汗水洒向了线下健身房 。
当小白重度沉迷健身 , 锻炼就会进阶 。掌握了一定训练技巧 , 家庭运动的场景就显得太过业余 。毕竟结构化的线上课程就是模拟私教的量身定制 , 向设备和教练更专业的线下转移是理所当然的事 。
如今 , 除了传统健身房 , 还有新型线下运动品牌如乐刻等 , 门店数量多 , 分布区位灵活 , 营业时间贴心适配996打工人 。于是 , 穿着Keep的运动服走进线下请私教 , 就成为了线上健身重度用户的最终归宿 。
Keep的商业策略一开始就避开了重度沉迷型 , 瞄准“小白”的市场 , 似乎誓要与人性做斗争 。
打开KeepApp , 我们可以看到完整的用户成长体系 , 从场外吉祥物到超凡MVP , 每一级的晋升都能带来打怪升级的快感 , 与之配套的勋章激励 。而社区功能下的精选和圈子 , 既提供了成功目标 , 又给了入群即瘦的路径 。
当“健身小白”顺利成为“重度沉迷型”的时候 , Keep却又要面临用户的流失 。实际上 , Keep的商业策略 , 正在悄悄瞄准第三类人 。
- 腾讯云做减法:尚未实现盈利,能否坐稳第二把交椅?
- 商家收款码推广代理怎么赚钱?四大盈利模式助你顺风起航
- 自建物流打开新空间,京东Q4能否带来惊喜?
- 商家收款码推广代理究竟赚钱吗?它有哪些主要的盈利点?!
- 专业显卡能否担当游戏主机重任?
- 人脑计划未来究竟能否实现?
- 健身爱好者福利来了!Keep海淀区新店开放预约
- keep2021年前三季度亏损扩大至8亿元
- 运动健身品牌Keep再次布局线下版图“互联网+健身房”模式行得通吗?
- 热泵干燥机能否达到工业纸管干燥的节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