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素养”是必备技能

《3·15晚会》昨晚落幕 , 今年共曝光13起事件 。低配的儿童智能手表成行走的偷窥器、免费WiFi暗藏漏洞、浏览网页就能泄露手机号......每个事件的背后真相都让人瞠目结舌 。3·15晚会总导演尹文之前就透露过 , 今年晚会将重点关注网络信息安全和儿童互动产品的信息安全 。
无论有意还是无意 , 精确还是粗放 , 真实还是掺假 , 我们每天都在产生大量的社交数据 , 而数据科学家将人们的偏好与倾向一一解码 , 甚至能够描绘出完整的人物画像与社交图谱 , 其商业价值不言而喻 。
不过 , 美国亚马逊公司前首席科学家安德雷斯·韦思岸(AndreasWeigend)却从消费者角度提出 , 每个人都需要考虑如何让数据最好地为自己所用 , 在分享信息的同时也让自己充分受益于数据财富 。
为此 , “数据素养”是这个时代的消费者必须具备的技能 。最终 , 人们的生活不应由数据来驱动 , 后者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做出各种正确的决策 。同时 , 身处数据革命的转折点上 , 更需要新的游戏规则的制定 , 以及新的权利关系的建立 。
受访|安德雷斯·韦思岸美国亚马逊公司前首席科学家
撰文|刘婕中欧商业评论特约撰稿人
责编|施杨
“数据素养”是必备技能
如今大数据仿佛已经成为一种信仰 , 不管是互联网公司、科技公司还是变革中的传统企业都是言必谈之 。大数据是一种对数据海量集合的统称 , 对其来源并没有特别的划分 , 比如来自飞机涡轮发动机的大数据传输回终端之后 , 能预测其损伤以便及时维护 , 进而降低风险 。不同于大数据 , 社交数据“取之于民” , 是由人们产生和分享的 , 其中包括你本人的信息 , 运动、行为、兴趣 , 以及你与他人、地点、产品甚至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 。
社交数据更不是仅适用于社交媒体 。如果我们正在使用地图软件定位自己的位置 , 事实上就已经产生了社交数据 , 我们是在知情并且自愿的情况下去让软件获取我们的地理位置 , 以便获得更好的服务;还有些情况下 , 社交数据是被动分享的 。不管如何 , 其总量是呈指数级增长的 , 你可以想象一下:2000年全年产生的数据总量在如今只需要一天就完成了 , 而预计到2020年 , 不到1个小时就能产生等量的数据 。
“数据素养”是必备技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事实上 , 许多商业形态正是因为社交数据而存在的 。在中国 , 许多人可能以为大众点评仅仅是一个应用产品 , 然而其核心是一家数据提炼公司 , 它从用户那里获得数据 , 并将之提供给用户 , 方便后者做出决策 。
数据的价值在于 , 该数据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决策 。即便知道了今天的PM2.5是多少 , 如果我原本也没打算外出 , 这个数据就没有任何价值 。而对于一个准备外出的人来说 , PM2.5数据就十分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 , 已经有许多决策活动十分依赖于社交数据了 , 甚至选择伴侣、工作地点与工作方式、药物治疗方案、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也离不开它 。
“数据素养”是一种能力 , 它体现在电子商务公司会用数据预测我们的行为 , 银行用数据来评定我们的信用等级 , 雇主通过数据决定是否雇佣我们 , 但作为个体的我们却还没有充分从数据财富中受益 。
每个公民都必须具有数据素养 , 我对此深信不疑 。就像一个不懂中文的人在中国很难做任何决定一样 , 现在其实更多的人并不具备数据素养 。首先 , 许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数据本身的用途不大 , 只有经过数据服务商的收集、分析、比较、过滤呈现出的数据产品和服务才有真正的价值;人们还需要意识到 , 曾经留下的所有信息和痕迹 , 想要彻底删除都是完全不可能的 , 一定会被储存在什么地方 。如果人们对此严肃以待 , 就会对各种公司对数据的处理有所准备 。作为消费者 , 你就可以更加聪明地做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