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与比亚迪的合作,究竟以何形式展开?( 二 )


与同处于新能源赛道的造车新势力相比 , 比亚迪的销量更具规模优势 。在中国市场 , 比亚迪一家的新能源汽车月销量 , 就超过了所有新势力品牌之和 。通过比亚迪 , 英伟达的智能驾驶产品能够更迅速地实现落地 。在与特斯拉分道扬镳后 , 英伟达急需一个可以“走量”的新能源合作伙伴 , 比亚迪自然成为了最优解 。
而对于比亚迪而言 , 英伟达也是更值得选择的智能驾驶合作对象 。在智能驾驶领域 , 英伟达已经不再只是一家芯片厂商 , 而是成为了一家覆盖芯片、算法、智能驾驶平台、开发套件、高精地图在内的全栈服务商 。在智能驾驶领域 , 英伟达已经成为了Tier1级别的供应商 。
这也是众多车企选择英伟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Mobileye等智能驾驶供应商不同 , 英伟达提供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更加开放 。例如 , 对于车企而言 , Mobileye的解决方案如同黑盒子 , 车企很难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二次开发 。但英伟达的智能驾驶方案却选择了软硬件解耦的模式 , 车企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二次开发定制 。
而英伟达也为车企提供了丰富的开发套件 。例如 , 在GTC2022上 , 英伟达展示了其元宇宙平台Omniverse在智能驾驶领域的应用 。车企等第三方开发者可以在这一平台上模拟出一个真实世界 , 从而在元宇宙内训练自己的智能驾驶算法 。
英伟达与比亚迪的合作,究竟以何形式展开?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极强的算力、完整的解决方案、丰富的工具链以及开放的生态 , 让英伟达受到了车企的青睐 。英伟达与比亚迪的联手 , 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
打造智能驾驶朋友圈 , 比亚迪能否厚积薄发?
事实上 , 在智能驾驶领域 , 比亚迪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品牌 。一直以来 , 比亚迪的在售产品都对驾驶辅助及自动驾驶都表现得十分谨慎 。
在支持者看来 , 比亚迪对智能驾驶持保守态度 , 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而在批评者看来 , 比亚迪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缺失 , 意味着比亚迪可能已经在这一领域掉队 。
而比亚迪与英伟达的合作 , 显然给比亚迪的粉丝与投资者们带来了更多信心 , 也让外界对于比亚迪的智能驾驶技术路线有了更多的认知 。
作为全产业链模式的代表 , 比亚迪一直坚持将核心技术及供应链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无论是发动机、变速箱还是电池、电机、电控 , 比亚迪一直坚持自主研发 。以至于有江湖传言称:“汽车上的零件 , 除了玻璃和轮胎 , 比亚迪都能自己生产 。”
但到了智能驾驶时代 , 要想打造一台真正意义上的自动驾驶汽车 , 离不开从芯片、传感器到AI算法等各个环节的紧密耦合 , 其需要的技术门类多样性远超以往 。传统主机厂在现阶段所能覆盖的技术有限 , 甚至可能永远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产业链布局 。
例如 , 高精地图可以显著提升智能驾驶的用户体验 。但一家车企靠自己的力量实现全球道路的高精地图绘制 , 无论是在技术、运营成本还是法律法规上 , 可能都存在无法攻克的挑战 。
但车企依然希望在智能驾驶时代实现尽可能多的产业链覆盖 。英伟达与Mobileye如今的商业化成败已经证明了这一事实 。与英伟达相比 , Mobileye可以让车企迅速实现L2级别智能驾驶产品落地 , 也一度受到了国内造车新势力的青睐 。然而 , Mobileye“黑盒”化的产品交付形态 , 让车企难以对其进行后续开发 , 既无法对本地化路况进行定制化升级 , 更无法在智能驾驶领域积累自己的技术成果 。
也许 , 这也是比亚迪以往在智能驾驶领域保持保守策略的原因 。事实上 , 比亚迪早已开始持续发力智能驾驶领域 。多家招聘网站显示 , 比亚迪已经开始大量招聘自动驾驶相关技术人才 , 涵盖识别算法、域控制器等多个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