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比赛的背后,你知道吗?( 五 )


在这样的背景下 , 能提供无人驾驶出行服务的企业 , 还是能在这千亿美元的市场规模中分一杯羹 , 这是对不少创业者依然具有不小的诱惑 。
如果自动驾驶无法彻底落地
当然 , 即便L4、L5级别的自动驾驶无法实现 , 对于车企而言 , 参与自动驾驶 , 也是件有意义的事 。因为自动驾驶将改变车企的商业模式 , 而商业模式的改变 , 将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的估值 。
今年3月26日 , 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在百人会论坛上提出 , 汽车厂家的商业模式正在由“制造”转变为“制造+服务” , 而服务的收益占比会逐步增长 。
我们都知道 , 传统汽车的收入 , 主要是购车费用 , 近似一锤子买卖 。而随着汽车智能化普及 , 车厂和车主的联系 , 开始变得紧密--如果车主想升级、解锁新功能 , 可以直接通过OTA(OverTheAir在线升级)付费升级 , 这意味着车企的盈利将变得可持续 。
陈清泰也在会上指出 , 智能汽车时代 , 厂商和用户的关系是全生命周期的合作关系 , 即“用户不断提供数据、厂商不断扩展服务” 。
事实上最早探索出这种卖软件收费模式的是特斯拉 。2019年4月 , 特斯拉在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功能)的基础上推出FSD(FullSelf-Driving , 完全自动驾驶功能) 。
不过 , 特斯拉的FSD还名不副实 , 并没有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特斯拉中国官网的显示 , 目前特斯拉、提供两种系统选装方案 , 其中 , Autopilot价格为3.2万元 , FSD价格为6.4万元 。
国内新势力方面 , 小鹏、蔚来汽车也均提供了类似智能驾驶服务 , 同时蔚来为了差异化还提供了服务无忧、能量无忧以及灵活换电等付费服务 。
但要注意的是 , 对于自动驾驶真的能提供带来利润?目前市场其实有分歧 。
乐观者认为 , 软件收入粘性强、毛利率高、边际成本低 , 随着智能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增加 , 未来服务盈利或将超越卖车利润 。
偏悲观者 , 如中金证券则认为 , 如果头部企业在部分特殊场景(比如高速、园区、码头等)都能实现差不多的高级别自动驾驶能力 , 但在受制于法规开放程度城区 , 都无法实现高级别自动驾驶 , 那么会形成这样一种尴尬局面:
各家车厂的自动驾驶底层能力看起来有差异 , 但实际落地时差异并不明显 , 各家为了争取客户 , 很可能会陷入囚徒困境 , 纷纷放弃收费 。
也就是说 , 靠自动驾驶收费 , 很可能只是中期现象 。
长期来看 , 中金认为 , 对于车企而言 , 更应该学习苹果 , 收“渠道费” 。
我们都知道 , 苹果手机自带的地图、音乐软件等功能并不收费 , 但苹果会向app开发者收取抽成(或者叫渠道费、苹果税) 。
之所以苹果选择这么做 , 不是因为苹果发善心 , 而是所有手机品牌都能提供相似的软件服务 , 因此占据更多用户 , 完成收税大业 , 才是根本策略 。
这意味着 , 未来很有可能有车企成为“汽车界的苹果” 。而从卖车的制造型公司 , 到卖自动驾驶的服务性公司 , 再到卖渠道成为平台型公司 , 也将改变电动车企的估值 。
所以 , 自动驾驶的命运会如何?总体看 , 由于现实的约束 , 它的推进 , 或许并不平坦 , 商业模式也可能出现从收费到不收费的变化 。
但从商业的逻辑的来看 , 我们有理由相信 , 自动驾驶的发展大趋势不会改变 。因为自动驾驶的终极诉求 , 是利用人工智能提升出行效率 , 降低出行者的出行成本 。而提升效率始终是商业发展的根本 。
正如投资人朱啸虎曾说--任何一个商业模式 , 它必须是提高效率的 , 提高效率的商业模式 , 才真正符合商业逻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