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陇西》:马伯庸为什么被称作文字鬼才?( 四 )


《风起陇西》:马伯庸为什么被称作文字鬼才?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董局中局》剧照
同样是《古董局中局》院线电影版 , 为了能够让观众保持强烈观感 , 电影强化了故事的推理元素 , 而松懈了原著中最核心的古董鉴赏知识论述 , 使得原著魅力无法彰显 。最终 , 电影里的推理元素并不被普通观众所完全认可 , 影片最终停在4.5亿票房 , 却只是被看作是观众对于卡司阵容和IP影响力的“回馈” 。
马伯庸的影视作品让大部分观众的感觉是:“用功太多 , 但是用心不够” 。
不同于其他男频IP作品 , 在虚构的武侠、仙侠世界里 , 无需过多的真实人物顾虑和史料研究 , 马伯庸的“历史属性”是造就他成为集大成者的关键 , 也让他的圈层用户足够“硬” , 但这份“硬” , 放到改编之上 , 无疑就成为平衡普通观众与圈层用户的一块障碍硬板 , 以《风起陇西》为例 , 一定程度上它做到了圈层作品的优秀分 , 但它在破圈层这件事上 , 只拿到了及格分上下 , 这也导致该剧的市场反馈左右摇摆 。
《风起陇西》遭遇的 , 也就是长久以来的“马伯庸改编”之困 。
随着《风起陇西》的完结 , 马伯庸影视化作品也迎来了一个阶段性的休整 。市场上对于马伯庸作品的创作热情仍在风口 , 圈层用户需要更尖锐更突破的创作态度 , 而普通观众更单纯的需要一个足够好看、引人入胜的故事而已 , 这两者之间的抉择需要 , 未来的创作者仍旧需要给出明确的判断 。
【《风起陇西》:马伯庸为什么被称作文字鬼才?】作者: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