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集团上市或将提上日程

阿里剥离支付宝、支付宝多次整改 , 都是为了蚂蚁集团的再度上市 。但因上市变小的蚂蚁集团 , 还剩下些什么?
4月初 , 阿里CEO张勇卸任了淘宝、天猫两大公司的董事长、法人代表职位 , 由戴珊接任的消息让外界众说纷纭;但自此阿里巴巴业务明确划分为四个板块 , 戴珊分管淘宝、天猫电商板块;蒋凡管理的海外业务板块;俞永福分管的高德、本地生活和飞猪组成的生活服务板块;张建锋负责的云与科技板块;却唯独没见到支付宝这项业务的身影 。
实际上 , 2010年支付宝的股东由阿里巴巴集团全资子公司Alipay变更为浙江阿里持股100% , 支付宝自此从阿里巴巴集团中剥离出来;而这次股权变更背后却是由马云私下操作 , 未经外资股东雅虎等授权私自转移控股 , 自此马云还背负上“背信弃义”的骂名 。
外界对此事件解读为 , “剥离支付宝就是为了母公司蚂蚁集团能成功上市 , 率先排除雅虎等外资企业控股公司阻碍上市的风险 。”早在2004年第一届中国网商大会上 , 马云发表过《蚂蚁兵团能够战胜大象》的主题演讲 , 彰显了他对蚂蚁未来成为一家独角兽企业的期许 。不负他所望 , 2020年蚂蚁集团启动A及H股同步上市计划 , 并顺利拿到3200亿美元的估值 , 成为当年轰动全国的最大IPO 。
但当“蚂蚁”即将成为“大象”的时刻 , 上海证券交易所暂缓蚂蚁集团上市的决定 , 让后者从万人追捧变为万人审视的地步 。支付宝不断被要求被整改 , 借呗、花呗品牌隔离 , 相互宝停止运行……正当所有人对蚂蚁集团上市不再抱有希望 , 转机似乎又出现了 。今年3月 , 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蚂蚁集团在自查方面基本结束 , 整改进程总体比较顺利 。”
整改即将进入尾声 , 蚂蚁集团上市或将提上日程 。而这个已被分割的“蚁群” , 还能成为大象吗?
主动减负的“蚂蚁兵团”
“蚂蚁集团能否上市?”这个问题 , 一直是市场茶余饭后的谈资 。
业内人士普遍分析:“上市被叫停的主要原因在于科技企业涉足金融 , 意图逃避监管 。”“在蚂蚁集团申设为金融控股公司之后 , 公司的‘金融’属性超过‘科技’属性 , 可能不再符合科创板上市要求 , 未来能否继续在科创板上市存在一定的变数 。”
简而言之 , 蚂蚁的业务不够“科技”含量 , 且金融业务被要求整改 。
但也有不少持支持态度的 , 不只是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透露出蚂蚁集团整改进程顺利的消息;还有财经媒体分析称 , “积极整改后 , 蚂蚁集团上市的可能性将大幅度提升 。而在完成整改后 , 蚂蚁集团的‘金’”‘科’将分明 , 估值也会影响 。”
为了能上市 , 蚂蚁集团也一直在做出自己的努力 。
先复盘一下蚂蚁集团的业务线 , 在上市被叫停之前其业务包括了支付、数字金融、科技服务、投资理财等多个板块 。
蚂蚁集团上市或将提上日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截图来自:招商证券《蚂蚁金服:揭秘中国第一独角兽》报告
其中 , 最核心业务的数字支付业务支付宝占据了蚂蚁金服主要营收规模 , 2020年上半年占比达到36% 。招股书显示 , 截至2020年6月30日止12个月期间 , 支付宝的境内用户在平台上完成了共计118万亿元的总支付交易规模;目前支付宝全球用户量已经达到了12亿;另据易观报告显示 , 今年第一个季度 , 支付宝还是以54.97%的市场份额保持行业第一 。
而支付宝囊括的业务线又包括了数字支付、数字金融和数字生活服务 , 例如余额宝、花呗、借呗等理财与消费信贷产品 。其中余额宝这款七日年化率最高曾达到过6%的产品 , 巅峰时期用户规模达到1.85亿 , 而在这款产品问世不久后 , 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后更名为蚂蚁集团)才正式成立 , 随后花呗、借呗、芝麻信用、相互宝等诸多耳熟能详的产品相继问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