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浪潮:SHEIN的缘起、演绎与挑战( 二 )


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对快时尚第一性原理的诠释程度 , 以及不同商业策略下其要素的差异 。
1)GAP
GAP于1986年率先在财报中突出SPA模式的概念 , 核心是解决服装供应链散和慢的问题 , 把分散变为集中 , 沿着供应链上下游进行整合 , 使整个链条的反应速度和效率都快起来 , 从而提高制约当时行业的最大问题——存货周转率 。
这使其在1990s末期发展为行业龙头 , 并且在2000s初期达到160亿美元的销售巅峰 。
尽管GAP是“三巨头”中最先运用SPA模式的 , 但其商业策略与优衣库和ZARA大相径庭 。GAP重品牌和终端 , 轻生产与物流 , 更多考虑的是成本因素而非供应链速度 , 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所以相较于另外两个其存货周转相对较慢 , 从而导致其在规模和效率上趋于弱势 。
而在商品品类上 , GAP侧重于基础款服装 , 在品类数量上也不占优势 。这最终使其在对快时尚第一性原理的诠释上较浅 , 对时尚、社会心理的捕捉率较低 。
从而反映到市场层面就是最高160亿美元的年销售额 , 新品上市最快至少3个月、慢则10个月 , 这已经跌落至传统服装零售的上新周期(6-9个月) , 近年来多呈现负增长局面 。
2)优衣库
优衣库的产品定位类似于GAP , 甚至对基础款的追求更为极致 , 并且优衣库深度实践了SPA模式 , 自身参与甚至控制了上游原料的研发和生产、组织培育自己的加工外包厂、在某些环节优衣库会提供技术督导、乃至投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 。
不过 , 优衣库的SPA模式仍然侧重的不是供应链的速度 , 其关注的是品质和大订单带来的更低的生产成本 , 这让“快时尚”定位的优衣库一点都不“快时尚” 。
事实上 , 优衣库的宗旨是生产“MadeForAll”人人都可以穿的服装 , 所以它的品类比GAP还少 , 而大批量生产也令优衣库的库存量在“三巨头”中最高 , 它的新品上货也需要近6个月时间 , 看似优衣库简直是一家传统服装零售品牌 。
但奠定优衣库快时尚标签的 , 一是对高质量原材料的研发 , 二是合理的价格或高性价比 , 三是推出大爆款、大单品的高比率 , 最终使优衣库成为引领“基本款的时尚潮流” 。
例如 , 1998年底优衣库摇粒绒外套上市(售价1900日元) , 仅2000年就卖出2300万件 , 帮助优衣库营收两年实现翻番增长 , 从1999年143亿日元增长到2001年的1020亿日元;优衣库还开发了HEATTECH和SilkyDry等新型功能型面料 , 2011年秋冬季 , HEATTECH面料服装在全球销售超1亿件 , 大获市场成功 。
根据优衣库母公司迅销披露的数据 , 其2021财年实现营收2.13万亿日元(大概160亿美元) , 同比增长6.2% , 净利润为1698亿日元(约13亿美元) , 净利润率大约8%-9% 。
3)ZARA
相比于GAP和优衣库 , ZARA则是直接在速度和品类上大做文章 。
在西班牙大本营 , ZARA至少有700名专业设计师团队掌管着男女和儿童服装线 , 外部还拥有大量买手 , 他们紧跟潮流 , 不仅在时装秀、影视作品及活动庆典上捕捉时尚元素 , 也会从大街上吸收灵感更新自己的作品 。如今ZARA是一周上新两次 , 年SKU数大概在1.3万 。
上万件品类的数量使ZARA的代工厂需要满足高效灵活的柔性生产需要 , 而ZARA前身就是服装加工厂 , 直到2001年上市前 , ZARA约一半的服装依赖自产 , 剩余部分大概80%产自欧洲 , 其余基本款服装来自亚洲 , 供应商及制造商遍及全球53个国家 , 有12个供应商集群 , 覆盖公司95%的采购 , 其中 , 超过一半的产品由位于公司总部Artexio周边地区的工厂完成(西班牙、葡萄牙、土耳其、摩洛哥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