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厕所会堵吗?( 二 )


上海师范大学影视传媒学院副教授赵宜认为 , 当前全球范围内元宇宙命题的发生 , 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硅谷和好莱坞合作营销的概念神话 。由此 , 电影工业介入新技术话语 。面对电影的惯例与“偏见” , 电子游戏不断提示着操作的生产性和响应的开放性原则 , 由此展露出新技术蕴含的媒介信息 。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杜梁关注“元宇宙的媒介本体属性” 。他认为 , 当前多数关于元宇宙的理论想象 , 都忽略了对其媒介本体属性的讨论 。元宇宙的本体建构 , 需要以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为轴 , 从技术“基建”、场景建构、人机对话和主体延伸等角度全面铺开 。在元宇宙中 , 扁平化、点状化时空场景互联成多中心蛛网 , 与机械紧密结合的千面主体随意跃动其间 , 人类存在方式有望进一步推向“后人类”阶段 。
《艺术学研究》编辑赵东川提出 , 当前有关“元宇宙”的讨论缺乏共通的概念基础 , 这会阻碍有效的学术对话 。燃麦科技联合创始人唐迤认为 , 目前“元宇宙”的发展类似于2000年左右的互联网 , 处于野蛮生长的阶段 , 很多泡沫终将破灭 。但“元宇宙”确实让业界看到了一种新的可能性 , 这个可能性本身可以推动未来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 。
游戏设计师范子懿认为 , 现有媒介技术的特点使之更易营造恐怖氛围、激发生理反应 , 相比之下 , 传递温情和信任就显得困难 。此外 , 人们对叙事内容的需求存在消耗性的特征 , 这使元宇宙“无限内容”的承诺面临挑战 。他认为 , 人的价值感来自积极主动的付出 , 当媒介技术能够更直接地触动人的神经感官时 , 人们在“元宇宙”里付出得越少 , 将导致其价值相应降低 。
“疫情期间 , 有一个段子 , 要出门从微信出去 。这个段子本身说明 , 元宇宙已经进入公共视野和流行话语 。”近年来 , 技术的发展扩展了想象的边界 , 疫情的原因让人们开始重视虚拟场景的构造 。作为真实世界的延伸与拓展 , “元宇宙”受到多个领域的关注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徐锦江认为 , “元宇宙”从文学艺术的想象 , 到与哲学、政治、法律、伦理 , 尤其是与传播技术、产业发展紧密相关 , “希望学术界能提出更有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的意见 , 让‘元宇宙’真正造福陷于困境的人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