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买燃油车=智能手机( 三 )


因为在驾驶体验、功能等诸多层面 , 它没有升级燃油车所不具备的能力范围 , 也没有升级或转移用户的刚需 , 在智能驾驶方面 , 它能做到的 , 油车都能做到 , 因此 , 电动车谈不上实现了对燃油车的刚需体验能力层面的升级 。
简而言之 , 功能机与智能手机的不同之处在于能力范围的不同 , 后者升级了前者的能力范围并带来了全新的刚需新体验 。而燃油车与电动车的不同之处在于动力模式的不同——一个是烧油 , 一个是充电 , 但本质上殊途同归 , 是服务于汽车的刚需体验——代步 , 把用户从A点送到B点 。
它没有升级汽车产品的刚需体验 , 除了动力系统的差异 , 你有的 , 我也有 。两者之间的关系谈不上智能与非智能的区别 , 更不能简单将其类比到功能机与智能机的差异上去 。
尤其是不同于手机行业的快速迭代 , 电动车的浪潮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非常长 , 产业变革所需要的时间要长的多 。加之整个汽车产业链包括从车辆制造、销售、修理、与二手车体系基本都是围绕着燃油车的产业链来构建的 , 这个宏大、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也不是短时间内被取代的 。
在车机生态与辅助驾驶尚未成熟的当下 , 智能电动汽车还远未达到智能手机的成熟水平 。由于汽车作为大宗商品 , 消费者追求稳定与实用 , 车机生态当下也并非用户刚需 , 要完全替代燃油车 , 当下还看不到这个趋势 。
在国内的科技互联网行业中 , 有个不讨喜的惯性思维是 , 凡有个新产品、新模式出现 , 为了造势营销 , 总是喜欢扯上苹果颠覆诺基亚 , 智能手机打败功能机的案例来为新品站台 。这本质是一种公域流量营销思维——通过有争议的观点来树立人设、打破圈层、灌输新概念引发全民争论、一方面获取圈层化的粉丝群体 , 一方面引发圈层互怼 , 潜移默化引导、改变部分用户心智 。
在过去有业内人士看来 , 一些传统车企创立的新品牌在营销上表现的乏善可陈 , 私域流量撬不动 , 公域流量用力过猛 , 营销与产品没有做到无缝衔接 , 所以热度消退后过早走入了平淡 。
因此 , 在营销方面 , 燃油车企如何应对这场营销之战 , 是应该与擅长互联网营销的新能源车公司好好学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