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下3d人脸识别是如何实现的?( 二 )


屏下3d人脸识别是如何实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早在一年以前 , 光鉴科技便联合手机厂商中兴公开了首款基于硬性OLED的屏下3D , 今年更是在主流高端手机都采用的柔性OLED上实现屏下3D 。从硬性到柔性屏幕 , 屏下3D的实现绝非简单移植 , 两种屏幕有着不同的材料特性 , 为此光鉴科技和屏幕厂商一起展开深入研发 。
柔性OLED受材料特性影响 , 存在透光率更低、光线衍射造成的3D结构光信噪比问题 , 应用屏下3D的总体难度大约是硬性OLED的三到四倍左右 。双方联合研发结果令人欣喜 , 光鉴科技柔性OLED屏下3D方案表现同样优秀 , 有望在屏幕像素密度400DPI产品中迅速应用 。
前不久发布的中兴Axon40Ultra , 正是一款400DPI的屏下摄像头手机 , 有了较之前产品明显提升的屏下区域显示效果 。如果获得屏下3D加成 , 类似的安卓手机将在相近整机体积下 , 获得不影响正常显示的真全面屏体验 , 以及媲美FaceIDiPhone的人脸识别——涉及安全的操作“刷脸”就行 。
屏下3d人脸识别是如何实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除了让屏下摄像头手机拥有能“刷脸”使用机会 , 这套方案还具有增强手机前摄拍照效果功能 。屏下拍摄必然会受屏幕发光的衍射影响 , 而屏下3D的主动红外光源能为前摄的图像信息做补充 , 在愈发强大的手机影像处理性能支持下 , 可融合出一张高质量的前摄照片 。由于是主动投射 , 不受外界光线影响 , 所以屏下3D还会给夜景自拍带来相当大的提升潜力 。
苹果采用VCSEL激光发射技术路线 , 通过衍射将数万个红外光斑打在人脸上 , 进而完成高效且安全的识别 。安卓阵营曾选择效仿 , 但在专利合规性和扩大规模上难以绕开苹果相关专利 。光鉴科技则是以边缘发射激光器(EEL)为光源 , 基于纳米光子芯片投射上万束光斑来识别 , 发射端成本相对更低 , 而且是目前唯一不依赖苹果专利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D结构光方案 。
据光鉴科技创始人兼CEO朱力博士解析 , 纳米光学路线源自几位创始人博士期间研究方向 , 不仅是理论基础有突破 , 实际上更是在用更先进的方式解决已有的问题 。因此在面对苹果技术路线时 , 光鉴科技的屏下3D能具备工作效率和整体功耗更优秀、工作温度更宽容、能基于国产芯片产业链大规模量产等特性 , 低成本且无惧专利风险 。
屏下3D驱动的真全面屏时代将至
透过光鉴科技屏下3D方案 , 我们似乎正看到一个全新的真全面屏手机时代将到来 。
首先是生物识别之争的新变数 。
目前安卓手机大都采用指纹识别方案 , 高端机上是各种类型的屏下指纹 , 中低端手机则以放置于机身侧边或背部的电容指纹为主 。两种指纹识别各有美观度和识别速度的优势 , 却更像是厂商们的无奈之举 , 即使做3D人脸识别也难和苹果抗衡 , 于是牺牲便利性提升屏幕显示面积 。
从iPhoneX面世的那天起 , 苹果就为3D人脸识别做了完整的体验设计:只需要看着手机 , 就能完成解锁、支付、隐私等操作 , 而不是像指纹识别那样得在验证时把手指特地放到对应位置 。天生就不打扰用户体验的人脸识别 , 在未来的安卓手机上能以屏下3D形式实现 。
屏下3d人脸识别是如何实现的?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其次是安卓手机厂商将得到更多发力点 。
关于消费者们心心念念了许久的真全面屏 , 手机厂商不可能没有做任何尝试 , 但必须得有足够优秀的体验才能实现“双向奔赴” , 屏下3D正好会是绝佳契机 。一个与屏下摄像头高度兼容 , 可大规模量产并且没有潜在专利风险的3D识别技术 , 自然能为安卓手机带去更多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