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在日华人三度创业,复制中国移动互联网模式

90后在日华人三度创业,复制中国移动互联网模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曾经 , 无数的美国科技专家在日本奔波 。当他们惊奇地看到NTTDOCOMO以及任天堂的无线设备所能提供的功能(及速度)时 , 都不无羞怯地把自己那相对破旧的手机塞回口袋……”这是摩根士丹利一份报告的开头 , 描绘了日本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的盛景 , 而近些年再提及 , 却总离不开“错失”“掉队”等形容 。
从中 , 有人感受到日本相对封闭的环境 , 也有人意识到当地固化的工业思维创新体系 , 还有少部分人则看出了暗藏的机会 , 王沁就是其中一员 。在日本生活和工作的10多年间 , 他感觉“日本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发展比中国晚了至少10年” , 利用当地与海外市场发展的“不对等” , 进行了多次成功的创业 , 从最初的广告业、到文娱内容领域 , 这一次他想把中国移动互联网成功的商业模式复制到日本 。
为此 , 他带领团队调研了上千款中国APP产品 , 进一步明确了落地方向——UGC的生活类APP 。
从被动创业到主动创业
“我的第一次创业并没有太强烈的自主意愿 , 更多的是迫于生存现状 。”
2010年 , 因小时候立下的“20岁经济独立”的Flag , 王沁负债去到日本读书 。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 , 他进入一家搬家公司做零工 , 却渐渐发现赚钱效率太低了 , “虽然工资还不错 , 但是占据了大量本可以用来学习的时间” 。于是 , 他开始思考 , “有没有既能保证收益又可以学习或积累商业经验的方法?”
半年后 , 基于曾在国内游戏媒体做编辑以及在国内计算机专业学习的见闻 , 加上对日本广告的认知 , 王沁做起了广告代理的生意 , 并独创被业内众多公司沿用至今的“广告+落地页+返现销售捆绑”套餐模式 。不过 , 他并没有在这条路上走太久 。
2012年 , 王沁通过自学考上了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商学部 。读到大学三年级 , 他便卖掉了自己的广告代理业务 , 转到咨询、风投、房地产等多个领域实习 , 却都没能达到预期 。“创业带给一个人最自主的环境和最大的可能性 , 自己的每一个想法和创新 , 都可以最终传递下去影响很多人 。这不是在日本企业可以轻易实现的 。”他发现 , “自己还是比较适合创业” 。
只是 , 这一次究竟入哪片海呢?王沁借助“时间机器理论” , 很快找到了下一个风口 。
彼时 , 作为二次元文化的故乡 , 日本盛产文娱内容 , 相比之下 , 中国文娱内容不太够看 , 数量和品质暂时都还无法满足需求 。王沁判断 , 国内之所以还没有大规模外采 , 大概率是因为价格问题 , 而随着中国人均收入的增长 , 预计国内在二次元内容方面的采购需求将逐年增长 。
由此 , 2015年 , 王沁创立了文娱内容贸易公司JCCD.com 。从最初“挨个创作者谈判 , 签约率不到1/10” , 到成为腾讯第一家日本内容供应商 , 后逐渐被业内知晓并认可 , 如今已经签约48000多个创作者 , 为网易、盛大、巨人、B站、字节等800余家文娱企业供应内容 , 连续盈利5年 。
90后在日华人三度创业,复制中国移动互联网模式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 , 创业的同时 , 王沁也没有放弃外出“打工” 。“JCCD成立两年后 , 团队和业务都已稳定下来 , 我想要新的挑战了 。”正值东京奥运会将至而各种国际化合作激增 , 他加入了日本三大互联网公司之一的Recruit集团 , 参与到与美团、支付宝、百度地图等蓬勃发展期的中国移动应用的中日合作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