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神十四”护航,这些黑科技带来满满安全感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付毅飞
不到一个月 , 我国航天领域再次用成功向祖国报告 。
继5月10日天舟四号货运飞船发射成功后 , 6月5日 , 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抓总研制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 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这标志着中国空间站任务转入建造阶段后首次载人任务正式开启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神十四”护航,这些黑科技带来满满安全感】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新华社采访人员 李刚 摄
待命7个月迎来重大任务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 , 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30周年 。同时按照载人航天工程规划 , 以2022年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为标志 , 中国空间站已圆满完成关键技术验证阶段任务 , 转入全面建造阶段 。在这样重要的时间 , 作为空间站建造阶段的首次载人发射任务 , 神舟十四号任务意义重大 。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还有一个身份 , 即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应急救援飞船 。空间站任务实施以来 , 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展开与航天员绝对安全 , 神舟飞船要具备天地结合多重保证的应急救援能力 。为此 , 研制人员采用“滚动待命”策略 , 在前一发载人飞船发射时 , 后一发载人飞船在发射场待命 , 并具备8.5天应急发射能力以实现太空救援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振动试验现场 。庄茜倩 摄
自进入发射场并完成待命状态设置以来 , 神舟十四号飞船在发射场待命达7个月 , 创下了最长时间纪录 。为确保飞船状态满足条件 , 五院首次开展“北京-酒泉”远程发射场巡检工作 , 验证了“一船发射、一船待命”模式有效 , 有力支撑神舟飞船“一年两艘”常态化发射的需要 。
未来半年里 , 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将在轨迎接问天实验舱、梦天实验舱、天舟五号货运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 , 进行大小机械臂在轨验证、出舱活动和舱外载荷安装等建造工作 , 见证并推动中国空间站完成建造并转入在轨运营阶段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吊装现场 。杨卓 摄
太空天路让“感觉良好”始终在线
2022年4月16日 ,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乘组成功返回 。从他们太空出舱的英姿、在空间站内的生活点滴 , 到他们在“天宫课堂”上与小朋友亲切互动、从空间站上拍摄的太空大片 , 还有那一声声轻松幽默的“感觉良好” , 让人们记忆犹新 。
这些声音与画面 , 都是通过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传回地面的 。同时 , 飞船上所有的测控和通信信号 , 也是通过中继终端来完成的 。可以说 , 中继终端是地面对飞船进行测控和通信的重要通道 , 也是我国中继卫星系统的用户终端设备 。
在神舟十四号任务中 , 五院西安分院将继续通过中继终端搭建的太空“天路” , 建立飞船与地面之间的天地通信通道 , 让“感觉良好”始终在线 。
当神舟十四号飞船进入预定轨道后 , 飞船中继终端便开始工作 。根据飞船飞行程序的指令链要求 , 中继终端中的设备会计算出中继终端天线的指向数据 。之后 , 中继终端中的转动设备将中继天线指向天链中继卫星 。这样就完成了对天链中继卫星的捕获跟踪 , 建立从神舟飞船到天链中继卫星再到地面的通信链路 , 实现神舟十四号飞船与地面通信的畅通 , 确保了地面的测试人员可以实时地掌握飞船的飞行状态 。
- 上海交大科研团队用“绿电”催化让废弃塑料变废为宝
- 神舟十四号发射成功!“郑大制造”继续助力
- 神箭三宗“最”
- 华硕rog推出新一代“腾讯rog游戏手机6”
- 废弃塑料+二氧化碳=?来看交大团队“负负得正”变废为宝
- 黑大“甜菜种子”进入太空|启动空间搭载实验
- “神十四”成功发射“泸州造”全程助力
- 智慧“秘书”助航天员“目达耳通” 保“太空出差”之路“感觉良好”
- 神舟十四号出征向“天宫”“液体动力”护航“太空出差”三人组
- 又闻声声“感觉良好” 新一批3名航天员奔赴太空“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