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git类人机器人:Atlas在波士顿忙着跑酷,而我却忙着在仓库搬箱子

工业是机器人应用最为广泛与最为常见的领域 , 从满是装配工人的汽车厂房、电子厂房 , 到仅有几个技术工人操控、维护机械臂的无人化工厂 , 机器人正在替代人类从事一些简单、低端、枯燥的工作 。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发布的报告显示 , 2019年全球工厂中运转的机器人总数达到创纪录的270万台 , 比前一年增长12% 。其中 , 中国工厂中的机器人为78.3万台 , 比前一年增长21%;日本和印度工厂中运转的机器人分别为35.5万台和2.63万台 , 美国和欧洲则则分别达到29.32万台和58万台 , 德国工厂中运转的机器人数量为22.15万台 , 其工厂工人与机器人的配比高达7:1 , 机器人正走上工人岗位 。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 , 当前无论是工业机器人还是服务形机器人均与“人”扯不上关系 , 要么是只有一只机械臂的工业机器人 , 要么是类似于“瓦力”这类服务机器人 , 或者就是波士顿动力旗下的“Spot”、小米旗下的“铁蛋” , 类似于波士顿动力Atlas、Tesla Bot人工智能人型机器人更是屈指可数 , 可以说人形机器人是戴在机器人赛道头上的王冠 。
但谁也没想到曾经站在科技金字塔的类人机器人却在仓库去搬箱子了 。9月18日 , 海外媒体CNET消息称 , 美国创业公司Agility Robotics旗下类人机器人Digit已在仓库中得到应用 , 目前能够像人一样完成搬箱子的任务 , 这看起来较Tesla Bot更靠谱 。
Digit类人机器人:Atlas在波士顿忙着跑酷,而我却忙着在仓库搬箱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给机器人造脑子
人之巧乃可与造化者同功乎?
《列子·汤问》有言 , 公元前九世纪奇人巧匠偃师为周穆王献上“歌舞偶人“ , 偶人掰动下巴 , 能曼声而歌 , 调动手臂 , 会摇摆起舞 , 举止之间 , 如真人一般 , 并详细的描绘了其用材与内部构造 。无独有偶 , 500多年前奇人达芬奇在手稿中也绘制了西方第一款人形机器人 , 后一群意大利工程师根据达·芬奇留下的草图耗时15年 , 成功造出了被称作“机器武士”的机器人 , 人形机器人从古至今都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目标 。
慕尼黑工业大学(Munich's technical university)科技系统认知项目(Cognition for Technical Systems)的教授尤韦哈斯(Uwe Haass)的一段话或许能表达人类的心态:“这是创造的最高境界 。许多机器人学家认为人体是上 帝或进化的绝佳创造 , 人体的一切都是那么奇妙 。”但当前的情况正如前文所提到的那样:工业机器人是主流、机器狗等仿生机器人是潮流 , 类人机器人仍在坐冷板凳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在此之前我们得需要简单了解一下现代机器人的研究与发展历程 。
1950年 , 图灵发表了跨时代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 , 并提出了著名的图灵测试(将人与机器隔开 , 人向机器随意提问 , 多次问答后 , 如果有超过30%的人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 , 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 , 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不过现代机器人真正的开端源于1956年达特茅斯学院校园内的一场会议 , 他们(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特伦查德·摩尔、LISP语言创始人约翰·麦卡锡、认知科学家马文·明斯基、机器感知之父奥利弗·赛弗里奇、经验概率理论发明人雷·所罗门诺夫)决定把“像人类思考的机器”称为“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奠定了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理论基础 。
Digit类人机器人:Atlas在波士顿忙着跑酷,而我却忙着在仓库搬箱子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机器人研究后来的发展遵循三大主义 , 即符号主义、连接主义与行为主义 。1958年 , 约翰·麦卡锡发明了表处理语言LISP , 使计算机不仅可以处理数据 , 还可以处理符号 , 符号主义兴起 , 人工智能源于数理逻辑 , 智能的本质就是符号的操作和运算;符号主义以推理为核心 , 无法处理“常识问题“和”不确定事物” , 因此在1977年第五届人工智能联合会上青年学者费根鲍姆 , 提出了知识工程的概念 , 简单来说就是在推理机上加上一个知识库 , 将符号主义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