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物语?丨宫廷菜、官府菜、地方菜,谁才能代表北京?( 二 )


比如,皇帝每天的份例:盘肉二十二斤,汤肉五斤,猪油一斤,羊两只,鸡五只(其中当年鸡三只),鸭三只,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十九斤,大萝卜、水萝卜、胡萝卜共六十个,匏瓜、冬瓜各一个,苤蓝、干蕹菜各六斤,葱六斤,玉泉酒四两,酱和清酱各三斤,醋二斤 。早、晚随膳饽饽八盘,每盘三十个 。皇后:盘肉十六斤,菜肉十斤,鸡鸭各一只……皇贵妃:盘肉八斤,菜肉四斤,每月鸡鸭各十五只 。贵妃:盘肉六斤,菜肉三斤八两,每月鸡鸭各七只 。妃:盘肉六斤,菜肉三斤,每月鸡鸭各五只 。
看到了吧,这妃子要是想吃羊肉,那可是没有的 。规矩够严格吧 。
宫廷饮食的规矩严格到不能随意食用规定之外的其他食材,即使是符合条件的食材,也不能任意搭配 。比如,八宝菜 。在民间,只要够八个品种的食材就可以叫八宝菜 。但是宫廷里的八宝菜,必须是规定好的八个品种,不能随意替换 。而且,所有的菜肴,得保持主料的本来味道,主次有别 。使用的调味品也比较纯粹单一,比如说,做鸡汤的话,除了鸡之外,是不能添加别的食材的 。而民间炖鸡汤,喜欢放什么就放什么,自己高兴就得 。
京华物语?丨宫廷菜、官府菜、地方菜,谁才能代表北京?
文章图片
上世纪60年代的西城饮食公司 。
这些宫廷里的饮食规矩和习惯,尤其是清代的宫廷饮食习惯,成为如今北京饮食特点的一个重要来源 。
明清两代宫廷中设掌管祭享、筵席及膳食的光禄寺,内设官员多人,并编写出《光禄寺则例》,使宫廷饮食得以不断发展,并保持严格的规范 。
进入民国后,宫廷膳食档案开放,一些宫廷御厨从封闭的皇宫散落至民间 。这给北京饮食注入了超级活力,神秘的皇家饮食甚至成了商业卖点 。
【京华物语?丨宫廷菜、官府菜、地方菜,谁才能代表北京?】就这样,宫廷烹饪技法丰富了北京社会饮食的膳食品种,让北京饮食具有了独一无二的特点 。
官府菜的发展、流传,主要靠的是高官权贵、文人墨客
官府风味,就是官府私宅里的菜品 。不光是在北京,各地有官府人家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官府菜 。
北京这几百年来,作为一国之都,来来往往,住过许多外地的官员 。外地官员来京赴任,有自己的府宅,自然都带着自己家的厨师 。从北京历史地图上可以看出,朝代更迭,这些权贵人物,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名字,还在这座城里,留下了宅子,更是在北京饮食中,留下了味道 。
谭家菜、孔府菜、东坡菜等这些成体系的菜品,显示着当年这些官家的生活状态和饮食礼仪 。
外地的不论,单说北京 。
外地官员到北京赴任,虽然说天子脚下,自带几分荣耀,但是规矩也多,每天日理万机的,有条件的话,吃喝肯定得顺口 。
京华物语?丨宫廷菜、官府菜、地方菜,谁才能代表北京?
文章图片
2007年恢复老字号庆云楼 。庆云楼是北京最早的高端鲁菜酒楼,始建于清道光1820年,坐落于烟袋斜街内,距燕京八景之一的“银锭观山”仅一步之遥,曾是昔日诗酒流连之地 。当年的瑞亲王、恭亲王、庆亲王、定国公、安国公、武定侯都是此间常客 。
于是,顺理成章地,南方的官员进京,带来了南方的厨师;山东的官员进京,带来了山东的风味 。其他地方的官员进京,自然也带着自己家乡的厨师 。只不过,物产丰富、技术实力、个中讲究,其他地方的厨师可能都比不过江南和山东 。
清代文学家袁枚,也是一位有心的美食家 。他写的《随园食单》一书,应该算是现在能看到的、成体系的“美食点评集” 。里面记录了他吃过的三百二十六道菜,除了回忆每道菜的食材、基本的做法之外,还专门写了谁家的最好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