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回家了( 七 )


人们设计出亚洲象食物源基地,专门留出一片区域种植大象爱吃的食物,但效果仍然有待观察 。不过,当地一些老百姓已开始自发行动,为了保证收入来源,种植大象不喜的水果、茶叶、橡胶等经济作物 。这样的土地使用结果,又让外界对当地有否对亚洲象栖息地加以充分保护产生质疑 。
象和人该何去何从,象的保护和人的发展如何并行?这一问题也被联合国所关注 。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了最新报告《共享的未来——人类与野生动物共存的必要性》 。
报告指出,人兽冲突问题既关乎发展和人道主义,也涉及物种保护 。虽然世界各地的人们从持续繁荣的野生动物种群中获益,但因人兽冲突造成的伤亡事件,以及引发的财产和生计损失等灾难性影响给那些居住在野生动物常出没地区的人们造成了巨大压力 。甚至可能导致人类出于自卫而对动物发起先发制人或报复性的杀戮 。
报告呼吁,采取措施确定并解决更深层次的冲突根源,同时制定系统性解决方案,并确保受人兽冲突影响的社区充分参与相关进程并发挥积极作用 。
WWF国际野生动物项目负责人玛格丽特·金奈尔德(Margaret Kinnaird) 提出,如果世界想在 2030 年这一最后期限前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必须明确将人兽冲突纳入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施计划中,并将其置于《生物多样性公约》新框架的核心 。
“这份报告拉响了警钟,突出强调了人兽冲突问题的严峻性,呼吁国家和国际层面给予其应有的关注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生态司司长苏珊·加德纳(Susan Gardner)表示 。
然而,完全消除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是不可能的,但实施精心策划的综合性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冲突,并促成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新模式 。报告称,这要求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当地社区充分参与的情况下,开展预防、缓解、应对、研究和监测等工作 。
全民护象行动
2021年6月17日,象群返回玉溪市峨山县 。指挥部发动群众,全民护象 。他们在象群途经区域实施严控措施,人员居家、车辆劝返,夜间拉闸限电,工厂暂时停工,在实践中总结出了“熄灯、关门、管狗、上楼”的现场处置工作口诀,排除人为干扰,确保象群安然通过多个重要关口 。
象群北移过程中,各地群众和企业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耐心,积极支持配合保护防范工作 。
在玉溪,对于被象群吃掉的庄稼,村民表示,“大象贪吃点儿没事儿,它想吃就吃,我们庄稼吃掉了明年可以长,大象如果损坏了就没有了 。”为确保亚洲象顺利折返,沿途企业在亚洲象经过时,关灯停产,保持静默 。
老百姓送吉“象”
2021年7月9日,大象回到红河州石屏县,已有经验的指挥部已经启动应急预案 。
在这里,老百姓为了不惊扰象群,庆祝传统节日时,不搞庆典,不点火祈福,转而通过粘贴“吉”象标语、为人象和谐送祝福、绘出心中吉“象”、载歌载舞送吉“象”等方式表达对亚洲象的关爱 。
元江:一条重要分界线
2021年7月27日,大象回到玉溪市元江县境内 。在云南大学生态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明勇看来,元江水系是北移象群返回原栖息地的重要地理节点 。这是云南最古老的河流之一,也是亚洲象栖息地适宜性的一条分界线 。
元江干热河谷非常特殊,深切河谷地形,气候干热,具有特殊的稀树灌草丛植被,在外观上类似非洲的“稀树草原” 。
学者曾针对亚洲象生境需求和云南森林植被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将亚洲象的生存环境可分为四大类:最适宜、适宜、一般和不适宜栖息地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地区是最适宜亚洲象生存的栖息地,普洱和临沧的亚热带区域为较适宜栖息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