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回家了( 六 )


对工作人员而言,人象平安——对于人的平安,只要工作扎实落到细节和实处,还是有把握的 。难度更大的是象的平安,“因为我们没法与它们通过语言交流,只能推测、预判、多花心思 。”
象群曾经在易门县和峨山县之间迂回,经过富良棚乡南下进入塔甸镇后,它们又一度朝东北方向折返 。指挥部的随队专家也无法下结论,没有人知道它们到底怎么想 。
人们只能一步步总结经验 。比如,大象曾深夜经过大龙潭乡绿溪村下属的4个村民小组,村民提前在村口投喂了足够的食物,大象就会吃掉这些东西然后平静地离开 。大象在爬山途中没吃饱,就让它们在村口吃饱,这样它们进了村子也不会有什么问题,这是“绿溪经验” 。
这一经验之所以成功,一个重要的基础是:村民都回到房子里的二层或以上的楼房中,保持安静和灯光熄灭,让象群不被打扰地快速通过 。这个办法是在之前十街乡的着母旧村民小组成功奏效的,因而被命名为“着母旧经验” 。随着经验的不断累加,人们对如何与这群亚洲象打交道的信心越来越足 。
当然,失败的尝试也有 。象群经过玉溪市红塔区时,工作人员曾经给它们投喂了4吨的食物,结果发现,大象吃得太饱反而在原地不走,似乎在等着下一次投喂 。这之后,指挥部在投喂量上格外注意适度,吃得刚刚好,才能让大象继续前行 。
有时也需要一点“冒险” 。专家出于安全考虑,让护象队在距离象群至少300米的地方投食 。但现实情况中,有时大象注意不到这些食物 。人们小心尝试,把投食点稍微往前推进50米 。
“对大象是要引导,但更重要的是保护 。对于它们南移的路线,我们可以规划,但不能强迫 。大象有时走得慢一点,迂回盘旋一点,我们就耐心一点,不可操之过急 。”在一次沟通会上,杨应勇对工作人员说 。
6月7日,亚洲象群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赖家新村山林地里睡觉休息 。图片来源:云南省北迁亚洲象群安全防范工作省级指挥部
大象来过,或许可以让我们更了解大象
2021年6月8日23时15分,象群重返玉溪,进入易门,连续降雨给不断迁徙的象群带来惊喜 。6月10日,监测发现,在易门县十街乡的着母旧村野外一处泥地,象群在雨中玩起泥巴 。亚洲象皮肤较厚,但皮肤褶皱间有许多细细的凹陷,泥水洗澡有助于清除皮肤上的寄生虫,防止蚊虫叮咬 。
就在前一天,“短鼻家族”陆续躺下睡觉的照片突然出圈,这是云南省森林消防总队监测野象多日来,第一次发现象群集体躺着睡觉,小象被围在中心,这副和谐有爱的画面给网友留下大象的可爱形象 。监测人员介绍,此前,象群基本是三四头躺睡,三四头在旁边站着,后者一般是象群中负责守卫的警戒象 。
和大象常打交道的人对它们的感情常常是复杂的:大象是既可爱又危险的动物 。大象的家族观念很重,母象格外护幼 。在那张集体睡觉的照片中,小象被围在中心,醒后自己都无法走出重围 。如果人们接近小象,很有可能传递给母象危险的信号,给自己带来伤害 。此外,正处在发情期的野象和独象攻击人的概率也更大 。
更常见的冲突是因食物产生的 。有学者称,由于保护区森林郁闭度的增加,林下亚洲象可采食的草本植物逐年减少,为了获取足够的食物,一些象群逐步从保护区向外扩散 。而当象群到达保护区边缘和外围,发现当地居民种植着大量的水稻、玉米、甘蔗等可口的粮食作物,偶然冒险盗食作为食物补充,当地村民采用敲竹筒、放鞭炮等不产生实质伤害的方式的驱赶没法奏效,大象就逐渐形成了这样的取食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