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推动规则改变,大数据发挥“大魔力”

走到第13个年头 , “双11”经历迭代
“吐槽”推动规则改变 , 大数据发挥“大魔力”
“吐槽”推动规则改变,大数据发挥“大魔力”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吐槽”推动规则改变,大数据发挥“大魔力”】最近几天 , 随着“双11”临近 , 我市不少商场抓住商机 , 推出优惠促销活动 , 助力消费市场 。南报融媒体采访人员 孙中元摄
又是一年“双11” 。今年是疫情背景下的第二个“双11” , 它展现出数字经济惊人的驱动力 , 让工业、农业、服务业与消费者的关联更紧密 。而在某些方面 , 它又在试图回归 , 在消费者一年年的“狂欢加吐槽”中 , 电商探索新的游戏规则 , “双11”又经历了一次迭代 。
看点一:
网友“吐槽”推动游戏规则改变
“双11”为什么要熬夜?“双11”能不能不熬夜?今年“双11” , 为什么不熬夜?有人说 , 这三个问题代表了“双11”进化史上的三个代表性节点 。
2021年 , “双11”走到第13个年头 , 今年延续去年的“双节棍”节奏 , 可以爆买两波 , 10月20日付预售款 , 11月1日—3日为第一波尾款日 , 11月11日为第二波尾款日 。但和去年不同的是 , 今年天猫、京东等平台将预售开启时间从零点提前到晚8点 。尤其是京东对游戏规则改得更彻底 , 11月10日晚8点 , 离尾款时间还有4小时 , 就提前将促销推向了高潮 。
与此同时 , 凑单门槛进一步降低 , 天猫将满减条件从去年的“每满300减40”降至“每满200减30” , 这已经是“双11”连续第二年降门槛 。
凑单门槛降了 , 参与的商品却更多了 。今年 , 共计1400万款商品参与天猫“双11”打折 , 其中1000个品牌旗舰店的爆款商品将全部补贴到五折 , 过去不参加满减叠加的旅行商品首次可以和日常用品叠加凑单 。
游戏规则改变的背后 , 是对“以人为本”这个词的重新审视 。客户情绪的风吹草动 , 随即传导到商家 。天猫副总裁吹雪说 , “双11”项目组从7月就开始筹备 , 邀请很多消费者反馈意见 , 希望今年带给消费者一个热闹、实惠、温暖的“双11” 。
看点二:
“课代表”效应引发网友灵魂质问
这些年的“双11” , 像期末考试 , 满减让人算到“头秃” 。有商家出招:你抄“课代表”的作业算了 。
点开“双11”直播间 , 每一个带货主播、每一份爆款清单、每一份“双11”购物攻略都试图回答一个问题:“怎么买最划算?”“双11”第一波预售日 , 李佳琦、薇娅直播间累计交易额分别达107亿元、83亿元 , 很大一部分是算不出满减规则的网友 , 跟着头部主播“随大流”式的买买买 。
还可以抄身边人的作业 。“双11”推出的购物车一键分享功能 , 让朋友之间更方便地抄“双11”作业 。采访人员尝试了一下 , 今年购物车可以一键分享 , 还可以当面摇一摇 , 直接转发自己的购物车 。
但更多网友发出灵魂质问:“能不能回到13年前的原点 , 直接对折?这么多年付尾款都在半夜 , 总觉得商家是怕我白天清醒了 , 把账算出来 。”
的确 , 光有“课代表”并不解决问题 , 给“双11”做减法 , 让规则更简单才是消费者的心底呼声 。今年 , 已经有商家彻底归零 , 如网易严选的“11.11无套路购物节” , 消费者不需要凑跨店满减、不用提前交定金 , 只买一件产品 , 也可以得到低价 , 释放出转型信号 。
看点三:
从防寒专场提前上线看大数据密码
作为数字经济的主战场 , “双11”的驱动力 , 今年在一件小事件上有了突出体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