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推动规则改变,大数据发挥“大魔力”( 二 )


在历年的电商“怕冷排行榜”上 , 南京人都会入围前列 , 湿冷的天气 , 是南京人“躲不掉的魔法攻击” 。今年“双11”预购 , 南京人又成为全国最热衷购买防寒物品的城市 。采访人员对比天气降温曲线 , 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 南京人今年手速比降温来得快 , 提前备货的背后 , 是大数据在推动 。
“双11”前夕 , 天猫、京东、苏宁有的追加消费券 , 有的紧急上线防寒专场 , 根据气象走势引导防寒消费 。这波紧急操作的背后 , 是电商牵手气象大数据的成果 。淘宝、天气通联合发布的《秋裤气象经济冷知识》显示 , 今年秋裤销售高峰比往年提前了40天 。羽绒服、取暖电子设备等用品提前成为“双11”热销品 , 仅11月1日当天 , 暖手宝、暖被机的销售额同比增长就达到150%、200% 。过去两周 , 淘宝内“秋裤”的搜索量 , 是去年同期的5.8倍;成交量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52% , 七成以上是加绒秋裤 。
大数据一头指挥市民囤货 , 一头将老百姓预购信息传递到工厂 。浙江东阳、江苏常熟等地的加工厂紧急招工 , 有的厂家甚至还将口罩生产线临时改为冬装生产线 , 为消费者及时送上御寒暖衣 。
春江水暖“电商”先知 , 电商用其大数据优势 , 让工业、农业、服务业与消费者的关联更紧密 。数据显示 , 一场“双11” , 有来自全国2000个产业带的上百万工厂全面参与 , 大数据将需求端的消费潜力高效转化为供给力 。
南报融媒体采访人员张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