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墩墩的发展史,比福娃还火( 三 )


吉祥物的应用场景 , 大致分两个方向:赞助商可以用形象“做广告”但不能开发产品 , 特许经营可以“卖货”但是不能在广告中使用 。
特许经营商需要层层筛选 , 从资金实力、生产能力、质量管理、设计能力、环保标准、防伪措施、营销和销售能力、物流管理、售后服务等层层把关 。比如2008年北京奥组会还采用阶段性签约的模式 , 到期后重新评估经营能力 , 再选择续约 。
奥运标识的特许经营权一般都会由数量很少的商家垄断 , 通常是国有大型企业或上市公司 , 然后再由这些商家统一经营管理 , 其他企业通过合作的方式才能参与分享奥运红利 。
冰墩墩的发展史,比福娃还火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另外 , 吉祥物吸金能力和赛事开展情况和影响力规模 , 基本成正比关系 。
近年来 , 最翻车的大概是去年日本东京奥运会 。因为疫情冲击 , 游客和观众锐减 , 基本上葬送了140亿日元的特许商品销售额(目标) , 约合人民币9.3亿元 。奥运专卖店销售收入锐减、关店 , 甚至逼到“吉祥物”合影都要付费拍照 。
冰墩墩走出“网红工厂” , 如何向未来?
冰墩墩走红 , 直接带动北京王府井工美大厦客流同比增长5倍;带动相关重点企业销售额51.7亿 , 引流和吸金力强大 。冰墩墩概念股连续三天涨停 , 其背后的特许生产商、销售商文投控股(600715.SH)和元隆雅图(002878.SZ)直接受益 。
市场虽然火爆 , 但特许经营收入放到奥运会整体收入中 , 仅仅是九牛一毛 。奥运会收入主要来源是电视转播权、其次是赞助商广告费、赛事门票 , 最后才是吉祥物等特许经营权 , 占比可能只有1% 。
冰墩墩的发展史,比福娃还火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吉祥物能火多久?可以看看历史经验 。
四年一届的夏届奥运会 , 中间还有相隔两年的冬季奥运会 。满打满算生命周期仅有2年 , 如果按照奥运赛事热度来说 , 只会更短 , 甚至可能不到2个月 。
随着赛事结束 , 大多数吉祥物就消失在大众视野了 , 难逃“季抛型”命运 。如果现在让你回忆一下上一届奥运会的吉祥物 , 大概率连名字都叫不上来 。
从实操上看 , “特许经营”是有时限的 。北京冬奥会特殊商品店计划开到今年6月 , 9月份之后 , 特许商品的版权将归国际奥委会所有 , 为奥林匹克历史知识产权 。后续开发情况 , 还得视情况而定 。
吉祥物“IP宇宙”日渐壮大 , 但是特许商品的规模增长速度一直赶不上整体收入增长 。这也逐渐引起国际奥委会和各国奥组委的反思:吉祥物组合多、数量大、辨识度和记忆点弱 , 审美疲劳、难以深入人心 。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曾对“后奥运经济”的品牌延伸做尝试和探讨 , 比如将福娃从奥运会中独立出来 , 成立独立的娱乐品牌 , 摆脱奥运时效性 , 延展商业价值;借鉴迪士尼品牌 , 创造出消费者喜爱的卡通形象和故事 。但受限于彼时现状 , 对目标用户的吸引力不足 。
不同于昔日 , 冰墩墩在今天的国情下 , 坐拥世界级赛事的流量中心 , 其实有更多机会 , 其IP商业能力远不止于“带货” 。
从日本采访人员“六墩事件”以一己之力带火了冰墩墩 , 再到国家元首、参赛运动员等给冰墩墩“带货” , 随后借开幕式热度站稳了春节话题C位 , 靠社交媒体话题发酵 , 打响了国民级认知度 。
谁来补位冰墩墩 , “人格化”灵魂?
在2019年刚推出之际 , 冰墩墩也并不被看好 。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熊猫盼盼、2008年北京奥运会熊猫晶晶、2021年陕西全运会熊熊 , 再到北京望京街的机甲熊猫 。不乏有“怎么又是、老是、还是大熊猫”的风评 。大众对吉祥物的固有印象也让冰墩墩陷入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