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狂奔」到「稳步」,看服务机器人“生存指南”( 二 )


二是在劳动人口短期很难有明显突破的情况下 , 通过服务型机器人代替人类进行基础服务 , 成为了有效提升城市服务业竞争力、降低居民生活成本 , 并进一步提升国家城市化率的有效手段 。
【从「狂奔」到「稳步」,看服务机器人“生存指南”】三则是新基建的落地 , 像5G、物联网、云计算 , 特别是像语义识别GPT-3这样的等、AI技术的成熟 , 让服务类机器人一直以来的痛点 , 如不够智能、效率低等不足等问题得到优化 , 市场将进一步拓宽 。
二、机器人投资:技术不能决定一切
在已然开启的“机器服务时代”面前 , 市场正在拉开淘汰赛的序幕 。一波波的机器人投资浪潮下 , 中国积攒了近40万的机器人相关企业 , 遍布在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 , 也有一大波机器人公司在注销的路上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从「狂奔」到「稳步」,看服务机器人“生存指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内行人都知道 , 机器人行业中极少存在独门的核心技术 , 那要做到脱颖而出、抢跑赛道 , 势必要做到“人有我优”了 。优在哪里?一定是基于对行业深刻理解下的解决方案和数据积累 , 直白的说就是四个字:场景应用 。红杉中国投资副总裁公元表示 , 机器人在未来是按场景划分 , 真正懂场景会成为机器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
当技术没有绝对的高下之分是 , 哪些新场景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呢?根据机器人的应用环境 , 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又包括了家庭、医疗和公共服务机器人 。细分来看 , ToB和ToG方面都有一些新场景值得关注:
从「狂奔」到「稳步」,看服务机器人“生存指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首先 , 在精准手术的临床需求与日俱增下 , 手术机器人已经站上了百亿市场 。中金研报数据显示 , 2030年国内手术机器人市场规模超700亿元 。2021年底登陆港交所的微创机器人 , 市值一度超过600亿元 。这样的本回报率与市场需求增强 , 不免让资本“动心” 。
其次 , 仓储物流也是急需服务机器人发挥力量的主要场景 。近十年来 , 电商、快递等行业在中国相继迎来高速发展 , 极大地拉动了对仓储自动化的需求 。根据Research&Markets发布的数据 ,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仓储物流机器人市场 , 到2026年其年销量有望达到万亿级别 。但是作为服务机器人竞争最为激烈的场景 , 新的创业公司正走向纵深战场 。
纵向深耕“仓库”的应用场景 , 例如发展电商行业的细分领域 , 或者拓展更多行业(如鞋服、食品、图书等)的仓库场景;横向则拓展传统的“仓库”应用场景 , 例如向上游拓展至流程更复杂的生产环节 , 向下游拓展至对订单效率需求更高的销售环节 。
从「狂奔」到「稳步」,看服务机器人“生存指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最后 ,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残疾人口数量不断的上升 , 康复机器人有着明确的社会价值 。长期以来 , 我国医疗始终面临“重治疗、轻康复”的问题 , 因此在我国的医护人员、康复师数量和资源都是非常紧张的背景下 , 康复机器人出现独角兽的潜力十分巨大 。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 , 预计2025年 , 康复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2000亿元 。
元一资本认为 , 服务机器人不只要满足眼前需求 , 还要注重智能技术升级和服务体验优化 。因为在复杂且垂直的应用场景中 , 服务机器人往往通过三个层面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