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狂奔」到「稳步」,看服务机器人“生存指南”( 三 )


一是要解决实际场景的数据问题 。只有解决数据不统一、数据缺失等问题 , 形成数据闭环 , 才能用过去的数据积累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判 。
其次是解决使用场景的效率问题 。人机协作的未来 , 服务机器人不仅仅要替代人 , 更要超出人的效率 , 只有确定性的好处才能达到客户预期 。
最后是解决实体场景智能中控问题 。基于不同场景和不同需求 , 未来会诞生许多智能设备和服务机器人 , 每一个都独立存在必然会互相干扰 , 这时需要一个“管家”的角色 。
在供、需、政策的三方助推下 , 报告预测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会从2020年的283.8亿元翻倍增至2023年的751.8亿元 , 这也意味着市场将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
三、生态圈、C2M、人才 , 服务机器人外向性机会尚存
客观来讲 , 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在服务机器人领域这一领域的差距还是存在的 , 因为时间和技术的鸿沟是一个系统工程 。
做机器人与新势力造车一样 , 涉及到供应链关系、上下游管理、整机系统的设计和优化等等 。中国服务机器人 , 虽然诸多终端产品实现了良性商业化 , 但产业链环节中仍有需要重点突破的技术环节 。
从「狂奔」到「稳步」,看服务机器人“生存指南”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服务机器人产业链
来源:36氪研究院
就以服务机器人操作系统为例 , 在全球竞争格局中 , 老牌开源系统占据了主流市场 , 大多数主流机器人的操作系统都是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 。例如国际的ROS、Android系统 , 国内有优必选科技操作系统ROSA、图灵机器人操作系统TurningOS等 , 包括微软也推出应用于医疗机器人领域的WindowsOS机器人操作系统 。
新的技术相互融合过程中 , 新的生态也正在形成 。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真正大规模落地 , 离不开众多上下游合作伙伴的共同开发与探索 。因此打造国产服务机器人操作系统 , 让机器人拥有“中国魂” , 或将成为需要整合全球软硬件资源合力突围的领域 。
后来者居的机会 , 就在于国内柔性智能制造的优势 , 国产服务机器人或许能以性价比优势 , 同新消费一般快速在中低端市场抢占国外品牌市场份额 。原因很简单 , 虽然欧美整体积累的先发优势很明显 , 但他们迭代速度较慢 。比如 , 德国要花一年迭代的工作 , 中国可能两个月就会完成 。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 拥有世界上最完整的产业目录 , 加上中国深耕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 , 中国拥有最好的供应链网络 , 造就了全球最具性价比的市场 , 使得任何智能硬件产品的成本降低成为可能 。目前 , 我国服务机器人产业链上不同环节正反馈机制趋于完备 , “核心部件-本体制造-集成商”的上下游合作模式逐渐成型 , 配套的保险等服务也开始涌现 , 产业生态逐步建立 。现在国内还在强调“双循环” , 除了消费品 , 科技也可以“双循环” 。国内外在技术、市场、生产上的结合 , 也极大提高了产品研发和商业化落地速度 。
而在关于未来的竞争战场上 , 机器人的人才储备将让中国服务机器人行业实现更大范围的竞争力构建 。机器人这个产业 , 人才是企业生命线 。在“双减”政策催化下 , 我国包括科学素养类、机器人编程类和软件编程类在内的STEAM教育有望迎来大爆发 , 艾瑞咨询统计 , 2021年 , 我国STEAM教育市场规模为422亿元 , 同比增速为35.4% , 预计未来三年的CAGR在16%左右 。
结语:
虽然赛道里的明星创业者活跃 , 但是如“造车三兄弟” , 手机届“华米OV”这样的国产领头羊 , 服务机器人现在的百花齐放正是繁荣的前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