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与本田的“大法”,会产生什么结果?

3月4日是值得索尼和本田两家“大法”的粉丝记住的一天 。这两家公司宣布将进行一系列协商和合作 , 在2022年内建立一家合资公司 , 推出“高附加值的纯电动汽车” , 未来还将提供一系列出行服务 。
双方在声明中表示 , 新的合资公司将结合本田的车辆开发制造经验、渠道能力和索尼的影像传感、软件算法、信息娱乐和电子电气技术 。索尼负责搭建出行服务平台 , 本田则是负责车辆制造 , 最终在2025年发售量产车 。
索尼与本田的“大法”,会产生什么结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双方高层还表示即将成立的合资企业是“开放的” , 其它企业也可以加入其中 。索尼还期待将旗下电气平台、硬件及内容推广给更多车企 。
从小米到华为 , “日本新势力”的路线图
索尼和本田这次合作 , 走了我们“第二批造车新势力”的经典路线 , 一个类似的案例是由上汽和阿里巴巴合作的IM智己 , 也是“传统汽车企业”跟“具备消费电子和智能硬件制造 , 又有影音娱乐内容的数字企业”一起出钱出技术的形式 。可以说这家合资公司 , 是日本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造车新势力 。
注意是“真正意义上” 。
在搜索引擎输入“日本造车新势力” , 几乎所有结果都指向索尼 , 毕竟索尼Vision-S01概念车早在疫情前就发布了 。今年CES2022索尼除了带来第二辆概念车Vision-S02 , 还成立了索尼移动出行公司运营出行业务 。两辆看上去完成度很高的概念车 , 足以说明索尼的汽车研发 , 比某个“路测视频放CG”的车企进度更快 。
索尼与本田的“大法”,会产生什么结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个从没造过车的企业能迅速拿出概念车 , 背后少不了专业力量的支持 。就拿Vision-S01来说 , 索尼更多地负责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软硬件和全车电子架构搭建 , 车身、悬架和三电则交给麦格纳完成 。关注汽车的大家 , 可以在奔驰大G的B柱铭牌、极狐汽车的厂房外墙 , 和“丰田Supra卖一辆亏16万”的奇文中找到这个名字 。
索尼与本田的“大法”,会产生什么结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从“数字企业+专业代工方”转向如今“数字企业+传统车企”的组合 , 代表索尼的造车路线从全链路打通、企业All-in的“小米模式” , 转向专攻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电气架构及其软硬件等优势领域 , 由车企负责汽车制造与销售的“华为模式” 。会是什么原因推动索尼与本田的高层去年底就开始接触 , 最终形成这份备忘录呢?
索尼原来可能选择的“小米模式”有一个显著优点:汽车事业部在资本市场拥有很大想象空间 。能独立上市的话 , 以2020-2021年造车新势力企业的股价涨幅 , 对母公司市值有很大帮助 。但是相应的 , 按照Vision-S01概念车的定位推断 , 索尼独力造车的成本、占用的研发资源将高于去年宣布造车的小米 , 并且要从无到有搞定供应链和渠道两大难题 。最终实现盈亏平衡的时间节点也将晚于定位更低、以量取胜的同类新势力企业 。
索尼与本田的“大法”,会产生什么结果?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相比之下 , 选择与传统车企联合 , 自己“向后走半步”作为合资方兼成为Tier1供应商的“华为模式” , 在2022年的当下可行性更高——从车辆硬件设计到生产制造再到渠道 , 由更有经验的汽车企业完成 , 索尼自己只要把“舒适圈”扩展到车上就可以了 。将来无论是有新车企加入合资公司还是给别的车企做配套 , 索尼都有更大空间 。从这个角度 , 索尼又没有完全复制负责汽车硬件、掌握销售渠道的“华为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