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21世纪“第二次汽车业革命”号角的蔚来手机业务( 二 )


在自动驾驶时代 , 汽车或将成为用户使用场景最丰富的智能设备 。3D电影、AR游戏、远程工作、舒适睡眠、健身、会客等都将成为用户在车内的重要场景 。当工作、休息、娱乐等都可以在车内解决 , 再加上位置移动这一无法被替代的优势 , 用户未来使用汽车的时间或许并不一定就比手机少 。
当然 , 手机在未来也可能成为智能汽车的核心部件之一 , 可以和车机系统融合 。甚至折叠屏手机展开就可以作为车载大屏 , 通过软件适配的方式来实现车机的全部功能 。甚至在每个座位都可以实现自身的个性化车机体验 。
不论未来如何 , 车机将人们的智能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确定的 , 车机将与手机实现更好的融合也是确定的 。
02谁将胜出?
比起车企造手机 , 手机企业入局汽车产业的起步更早 。
早在2014年 , 苹果就启动了自动驾驶汽车项目“泰坦” 。2019年上海车展 , 华为正式增加汽车增量部件供应商的身份 。2021年 , 小米入局造车 。而日本的索尼也已发布过两次概念车 。
手机公司入局汽车业务也有着天然的优势:
首先 , 在智能汽车出现之前 , 智能手机产业已经较为成熟 。手机公司在用户体验方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 , 让其未来在智能座舱维度的用户交互体验方面有机会做到比车企更好 。
其次 , 智能手机多年来都是占据消费者时间最长的智能设备 , 未来相当长时间也是 。与此同时 , 手机也拥有远超汽车公司的用户量 。这意味着手机公司在占据消费者心智方面比汽车产品更有优势 。
此外 , 主流手机公司还掌握着一套智能家居生态 , 比如可穿戴设备、智能冰箱、智能电视等 。这意味着 , 消费者购买手机公司的汽车 , 并不需要切换智能硬件生态 , 可以提升用户使用的便利性 。
当然 , 汽车公司进入手机产业也并非没有机会 。
从硬件制造难度层面来说 , 车企造手机无疑是一种降维打击 。一辆汽车中拥有近3万个零部件 , 即便纯电动车型也有不少于2万个零部件 。而单个手机的零部件数量仅为汽车的十分之一左右 。而手机企业造车 , 在生产端则是难度升级 。
吹响21世纪“第二次汽车业革命”号角的蔚来手机业务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特斯拉工厂/图源:特斯拉官方
更重要的是 , 汽车产品所面临的包括软件安全在内的安全要求较手机要更加严苛 。随着人们对于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继续提升 , 汽车公司可能获得比手机公司更高的信任度 。
同时 , 作为一个可以移动的智能空间 , 智能汽车中可拓展的使用场景远超手机 , 可获得的信息丰富度也有望超过手机 。这意味着 , 智能汽车公司所生产的手机有机会让用户在该品牌车内获得比其他对手更好的车内体验 。
更高的价格也导致绝大多数消费者在选购汽车时也更加谨慎 。一旦选择某款汽车 , 用户可能在数年时间内都不会换购 , 而换手机的则容易许多 。
总之 , 汽车公司造手机和手机公司造车都有着自己的逻辑和优势 。
03没那么简单
不论是手机公司入局汽车制造业 , 还是汽车公司闯入智能手机市场 , 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罗永浩的锤子手机走向失败 , 一加手机重新并入OPPO , 中兴、魅族、金利走向落寞……无数案例都在证明着智能手机产业的不容易 。手机 , 并非一个有点创意再加上点钱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市场 。
早在2017年 , 网上就曾出现特斯拉要进军智能手机领域的传言 。2018年 , YouTube上甚至有关于特斯拉手机外观设计概念的视频 。此后 , 关于特斯拉造手机的传闻每年都会出现 , 2022年1月甚至有特斯拉Modelπ手机的概念图出现 。但特斯拉官方从未发布任何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