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店3751家,曾力压李宁安踏的Kappa,难回巅峰( 二 )
Kappa的时尚运动品牌标签就此打开 。
在渠道运营上 , Kappa使用“专属经销商”的策略 , 全部采用经销商代理模式 , 这种模式在品牌扩张上往往投入较少 , 并且能够通过资源调控引发经销商相互竞争 , 形成区域逐级代理 。
巅峰时刻的Kappa经销商利润高达15% , 肥了经销商 , 但也从此埋下隐患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二、Kappa错失的那些年
Kappa的母公司中国动向一直以轻资产模式快速扩张 。
据天眼查数据显示 , 中国动向仅在江苏省有一家工厂 , 其余产品几乎全部外包给了供应商 。
轻资产模式带来的反馈也是明显的 , 在那个粗放的注重规模的年代 , Kappa开遍大江南北 , 2006年 , Kappa盈利超3.3.亿元 , 并在2007年冲击IPO成功 , 市值最高达300亿港元 。
在Kappa线下店顶峰之时 , 全国拥有38家经销商 , 门店3751家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路高歌的Kappa还开启了买买买 , 2008年Kappa收购了日本国际滑雪品牌Phenix , 此后还顺势推出Kappakids 。单从营收上Kappa在2007年、2008年分别实现17.1亿元和33.2元 , 2010年为42.6亿元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2011年开始 , 电子商务逐渐起兴 。传统大批发式销售过多依赖线下渠道的优势反而成了“拖油瓶” 。2011年 , 中国动向销售额下降35.7% , 净利润下降93% , 同行李宁匹克也不好过 , 收入分别下降减少9.5%、28.5% , 净利润分别下降下降84.9%、43.3% 。
国产运动品牌此前的库存积压严重 , 于是李宁、安踏等开始转型铺设电商渠道、开设区域工厂店用于清库存并开始转战线上零售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Kappa没有属于自己的工厂 , 此前使用的放权至经销商的轻资产模式 , 在转型时对渠道的控制能力较弱 , 经销商在发觉Kappa的销售下滑严重时也做鸟兽散 。
2012年 , 中国动向的第二大、第三大经销商宝胜国际、百丽国际先后弃之而去 , 二者代理门店超600家 。
2012年 , Kappa的门店数不到巅峰时期一半 , 并且其余经销商见势 , 纷纷“去库存” , 低价、清仓 , 甚至出现假货 。
Kappa从此跌落神坛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此后的竞争中 , 李宁、安踏等品牌奋起向前 , 李宁打出“中国李宁” , 并在专业运动领域站稳了脚跟 。
安踏更是在梳理自身品牌之后 , 选择多元并购来丰富产品层次 , 旗下FILA等品牌发育良好 , 2020年 , FILA更是超过安踏成为安踏集团的最大“现金流” 。
在最近几年 , 国潮逐渐兴起 , 李宁、安踏、匹克包括回力、飞跃等品牌纷纷在产品上发力 , 国货崛起已成事实 。
那么 , Kappa呢?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迷失的自救 , 浪潮中的Kappa还有多少想象力?
Kappa的自救之路也来得很快 。
“时尚运动”定位在品牌精细化运营之后显得有些不伦不类 , 特别是Kappa在设计上清一色的大LOGO , 相比之下 , 在2012年后 , 设计感、舒适度、性价比等逐渐成为品牌的重要指标 。
- 优衣库大中华区首席市场官吴品慧:每年80~100家开店计划不变
- 拼多多个人店铺要不要营业执照(拼多多开店详细介绍)
- 怎样在京东上开店卖东西(京东开通店铺流程一览)
- 十大火锅老字号盘点:疯狂开店、化身网红......
- 小红书开放「0门槛开店」,还在做“电商梦”?
- 赋能中国卖家打造全球品牌,亚马逊全球开店中国发布2022年战略重点
- 名创优品:全球范围内疯狂开店,它底气何在?
- Ozon入驻开店要求和Ozon运营
- 开店半年负债30万:咖啡今年这么火,生意却更难做了?
- 华钜同创:亚马逊欧洲站开店,新手运营需要注意这4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