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只做一件事( 二 )


经历了巨大起落 , 纷享销客和钉钉都发生了不小变化 。罗旭将公司名字改回“纷享销客” , 定位连接型CRM , 四年时间重新成为中大型企业市场CRM领军企业 。钉钉则经历了换帅 , 由叶军出任一号位 , 主导推进阿里“云钉一体”的战略 。
谈话中 , 钉钉和纷享销客重新找到了合作的契机 。叶军向罗旭表示钉钉不会再做CRM 。纷享销客可以在钉钉的平台上 , 专注于做他们中大企业的CRM 。这个恰恰又是钉钉不擅长的 , 双方是一个很好的互补作用 。
“我们跟他说清楚了 , 钉钉肯定不做他们做的事情 。他也不做钉钉现在在做的事情了 。业务边界清晰了 , 双方由此确定了开放的互信机制 。”叶军说 。
当天 , 罗旭和叶军达成共识 , 确定纷享销客接入钉钉的平台 。至今 , 双方一直保持密切沟通和合作 。
这场和解是一个标志性事件 。钉钉明确了自己的能力边界——不再自己下场 , 亲自为企业客户服务 , 而是只专注做PaaS , 给SaaS厂商提供帮助与服务 , 由SaaS厂商在钉钉上直接给企业客户提供服务 。
过去一年 , 整个钉钉平台上的生态成长得都非常快 。因为叶军明确给了生态一个比较清晰的说法 。
“市场发展到了这个阶段 , 钉钉跟合作方的边界 , 能够开始来划定了 。现在我觉得应该是可以讲这句话的 。”叶军说 , “我们比较克制 , 不去逾越那条边界 。一旦逾越了 , 大家都会没有安全感 。”
02.边界之争
确定这条路线 , 叶军花了14个月 , 钉钉用了7年 。
2020年9月来到钉钉后 , 叶军已经感觉到 , 钉钉在道路选择上不够清晰 。2个月后 , 钉钉在2021年1月发布低代码 。看到低代码数据的快速增长 , 叶军随即坚定了一个想法:“还是要让生态来搞 , 我们该退要退 。”
叶军以前在阿里集团做内部信息化 。他手下带着六七百人的团队 , 采购了很多供应商的产品 , 但发现光是阿里一家公司的需求 , 自己做都根本做不过来 。“当时我就发现 , 其实我们去不停地做东西 , 永远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 。”叶军说 。
后来 , 叶军又做了浙政钉 , 政务领域的需求复杂度和专业度一度对他产生冲击 , “这件事情对我最大的帮助是我比很多人都接受一个观点 , 就是很多事情我做不了 , 而不是说我无所不能 , 这是对我世界观最大的变化 。”他说 。
钉钉面临的局面 , 同样如此 。疫情推动数字红利爆发 , 短短两年间 , 钉钉用户量从一两千万快速增长到突破5亿 , 日活跃用户就高达1个亿 。面对5亿用户 , 做一款标准化的产品 , 去满足所有行业、所有角色的需求 , 2C是可能的 , 但在钉钉所处的2B领域 , 不可能实现 。
更何况资源永远是有限的 。钉钉团队的所有人员到现在才1000出头 。钉钉平台上的SaaS生态伙伴 , 有不少家公司人都比钉钉多 。
一边是5亿用户的海量需求 , 一边是1000多人手的有限资源 。这两个前提决定了 , 钉钉必须选择做什么 , 不做什么 。
钉钉的边界之争 , 本质上属于理念之争 。如果钉钉想自己做SaaS , 可以做 , 而且也能挣钱 。但今天如果钉钉想生态繁荣 , 必须坚持一定的克制 。“这就是个取舍嘛 , 有得有失 。”叶军说 。
叶军和团队成员们在边界之争中挣扎了很久 , 有好几次拉着阿里云智能总裁张建锋(花名:行癫)一起对齐 。最终确定 , 钉钉的边界必须往回收 , 聚拢在开放的PaaS平台上 , 将SaaS交给生态合作伙伴去做 。
就在上个月 , 叶军给张勇做汇报的时候 , 双方再一次达成强调边界的共识:至少要给生态一个心智 , 钉钉真的是在做开放 , 在做水平的创新 , 而不是做垂直的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