钉钉只做一件事( 四 )


但钉钉没有跟其上的Saas厂商签订任何独家排他协议 。因此 , 钉钉做出这一战略取舍冒着极大风险 。
放弃自做SaaS , 意味着放弃多条直达企业客户的关键通道 , 也意味着牺牲更容易也更可控的一部分核心收入 。同时 , 钉钉还要在竞争激烈的2B市场做的足够好 , 拥有其他竞争性对手没有的独特价值 , 才能吸引Saas厂商与自己深度合作 。
问题是 , 钉钉做得足够好吗?
04.“1亿元”天花板
钉钉的机会 , 来自中国SaaS厂商的深度痛点 。从2015的“SaaS元年”算起 , 中国SaaS市场至今已如火如荼地发展了7年 。
但中国SaaS厂商发现 , 他们迎头撞上了一堵坚实的“1亿元”天花板 。他们其中的大部分公司 , 营收达到1-2亿元之后就面临业绩增长停滞的问题 。很少有厂商能够继续保持高增长 , 持续扩张 。
“1亿元”天花板背后 , 是一个更可怕的问题:中国的2B市场 , 到底是否可以和美国类比 , 真正存在广阔市场空间?
如果是 , 为什么金蝶、用友在中国2B做了30年 , 市值仍然徘徊在500-800亿人民币 , 无法突破千亿级?相反 , 美国Oracle、Salesforce等2B龙头公司 , 市值均超过2000亿美元 , 换算成人民币突破万亿 。双方差距高达20倍 。
这背后 , 是软件与服务的矛盾 。
中国的软件业发展了20多年 , 为什么始终发展不起来?一大关键是因为使用非常低频 。比如一个企业服务软件 , 企业一个月可能就用一到两次 , 下次要用时甚至都忘记了要怎么使用 。老板作为企业决策者 , 感知度很差 , 觉得软件没有价值 , 只感觉偶尔有一点影响 。
此外 , 中国2B企业存在一个特点 , 项目制 。所有的2B企业都是在做项目 , 交付和维护让整个周期变得非常长 。早期营收几十万到上千万发展非常快 , 但到了一个亿 , 会发现各种管理问题、销售问题、交付问题 , 甚至是客户定制问题就出现了 。企业只能不停堆人 , 导致管理成本越来越大 , 限制了企业本身的发展 。
一方面 , 从客户角度 , 软件服务不够 , 感知度差 。另一方面 , 从企业角度 , 企业又已经被现有的服务成本拖得叫苦不迭 , 无法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这一对基本矛盾 , 就是导致中国2B企业市场规模一直无法突破天花板的核心原因 。
“这个问题 , 在中国软件业一定要被解决 。我们认为钉钉找到了一条路 。”叶军说 。
钉钉找到的解决方案可分为三条细分路径 。
第一 , 以高频带低频 。中国现在有接近1000万的信息化人才 , 不缺乏创新能力的人 , 但现存问题是 , 做了软件以后没人用 。钉钉通过水平创新 , 开发了“酷应用” , 不需跳转就可以直接在同一个页面打开各种SaaS软件 , 用高频的IM、审批、智能人事等 , 来带动低频软件的渗透 。
第二 , 降低信任成本 。中国只有大企业才买软件 。中小企业其实有需要 , 但他们就是不买 。原因一是贵 , 二是中小企业使用软件的成本非常高 , 信任一个服务商的代价非常大 。
信任成本居高不下 , 根源在于交付定制化的问题 。客户想稍微改一改软件 , 但软件厂商不响应 。两三次下来 , 口碑就不好了 。钉钉希望解决成本问题和信任问题 , 让SaaS软件能够被中小企业更低成本的接受 。钉钉鼓励SaaS企业给客户用低代码做定制化 , 用低代码来扩展企业交付过程中的定制化 。
第三 , 解决销售服务 。中国的企业使用软件 , 有极高的学习成本 。叶军经常听到客户跟自己抱怨 , 钉钉很难用 , 要培训以后才能用 。“中国的企业连钉钉都要培训才能用 , 那么你可以想象一下大家使用一个ERP、CRM等更复杂的软件 , 需不需要培训?”叶军说 。需要服务的不光是培训 , 还有定制、修改、维护新功能等多个环节 。事实上 , 销售服务将贯穿企业客户整个使用过程的所有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