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元兴匠心传承千年龙窑,龙泉青瓷创新中走向世界

陶瓷 , 陶器与瓷器的统称 , 火与土相结合的艺术 , 是人类智慧和生活美感的完整勾勒 , 在中国 , 远在新石器时期 , 就已有风格粗犷、朴实的彩陶和黑陶 , 三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 , 陶瓷带给了世界无限的生机和乐趣 。
杨元兴匠心传承千年龙窑,龙泉青瓷创新中走向世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生产陶瓷的地方 , 被称之为“窑” , 窑炉结构、泥土、柴火特性、装窑方式、烧成技术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烧成结果 , 所以历史上窑的种类多种多样 , 出现了北宋官窑、南宋官窑、定窑、汝窑、越窑、钧窑、磁州窑等多种历史名窑 , 龙窑便是其中一种 。
杨元兴匠心传承千年龙窑,龙泉青瓷创新中走向世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龙窑出现于商代 , 呈长条形 , 由下而上 , 形状像条卧龙 , 故得名 。龙窑多依山坡倾斜建筑 , 窑身是一条倾斜的隧道 , 像一座倾斜放置的隧道窑 , 它与地平线构成10-20度的角 , 窑头角度较大 , 约20度 , 中部约15度 , 后部约11度 。窑室拱顶成弧形 , 两侧上部或窑顶各设一排或数排燃烧孔 , 沿窑长方向两孔间距约为80厘米到100厘米 , 燃料就从这些孔道投入窑内 。
龙窑长约20-50米 , 宽约1.5米 , 高约1.6米 , 容积约50-400立方米 。在窑墙的一侧 , 沿窑长开有2-4个高约180厘米的窑门 , 供装胚和出窑之用 。窑头设有预热燃烧室 , 也有设置三米多高烟囱的 。这是因为龙窑倾斜向上 , 本身就起着烟囱的作用 。从横断面来说 , 龙窑窑头最小 , 窑中部最大 , 窑尾又较小 , 这样的安排 , 从热工观点来看 , 又十分有利的 。
杨元兴匠心传承千年龙窑,龙泉青瓷创新中走向世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烧窑开始 , 需要的热量较多 , 窑头横截面小 , 有利于热量的集中 , 流速较快 , 使热烟气顺利地沿窑长方向流动 。中部最大 , 火焰流速较慢 , 可保证给制品传递热量 , 使传热效果更好 , 有利于制品烧成 。窑尾又较小 , 烟气流速又增大 , 保证一定的动压 , 有利于排烟 。每烧一次要看窑长度 , 一般要烧50至60小时 。燃料选材非常重要 , 都是要高山上的短毛松最好 , 松油多 , 质硬 , 耐烧 , 需要5万斤左右木材 , 每年基本上只烧2至3窑 。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 匠人精神世代传承 , 龙泉龙窑烧制技艺于2007年9月30日正式定为世界非遗 , 是目前人类陶瓷世界非遗中的唯一 。龙泉青瓷非遗传承人杨元兴 , 作为龙窑烧制传承人 , 在创作中创新 , 在创新中发展 , 在作品加入自己的生活感悟和艺术追求 , 不忘初心 , 坚守传承 , 在吸取前人经典青瓷精髓的同时 , 将自己的美学品位注入作品中 , 使作品具有了传统青瓷的典雅 , 同时又超越了传统艺术 。
杨元兴匠心传承千年龙窑,龙泉青瓷创新中走向世界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杨元兴 , 生于浙江省龙泉市 , 陶瓷本科学历 , 龙泉青瓷非遗传承人、市工艺美术师 , 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胡兆雄和浙江省非遗传承人、浙江省大师龚益华 , 1987年参加工作 , 2012年5月在人民大会堂被授予“最具影响力模范人物” , 现任浙江省龙泉市柴匠青瓷苑艺术设计总工 。
瓷翁龙窑地址在浙江省龙泉市兰巨万亩光观翠玉芳心园 , 是在龙泉市执中古窑址上恢复的 , 依山势倾斜而建 , 用防火砖砌成半园拱窑 , 龙窑长约30米 , 宽约2米左右 , 顶高约1.8米 , 分窑头、窑门、火膛、窑床、窑间、窑尾等部分 。瓷翁龙窑开窑吸引了全国各地来宾参观游览 , 为龙泉青瓷的传播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 只有烧制出高档艺术品 , 才能使龙窑的未来更具文化特色 , 更好的走出国门 , 走向世界 。